另外四个村的村长傻眼了,台下也是一片哗然,但随即,很多人看向金敏富的眼神里,多了几分佩服和羡慕——这老小子,真敢想,也真成了!
而且后面金敏富还十分标准了说了几句官话,引得台下的人瞩目。
最终,凭借这“惊世骇俗”的一招,还有那几句流利的官话,稻荷村在第一轮评比中,因其“创意”和“决心”(或者说脸皮厚度)脱颖而出,获得了优先选择权,圈定了竞赛单元内最肥沃、最连片的那一大块“上田”!
拿到了挑选最好土地资格的稻荷村,内部竞争立刻变成白热化。
为了评上“模范户”,能在分村内土地时第一个挑选最好的地块,全村老少都陷入了疯狂学习官话的热潮。
于是,稻荷村里出现了无数搞笑的场景:两个老农在田埂相遇,本该用高丽语问候,却憋红了脸,努力挤出怪腔怪调的汉话:
“吃……吃了吗您内?”
“吃……吃咧!您……您也吃好!”说这些话的他们仿佛舌头被打了结一样。
一个大婶教训贪玩的孩子,插着腰努力回想学来的词:“小兔崽子!再不回家吃饭,看老娘咋削你!”
更有甚者,晚上村里组织学习,灯火通明,男女老少围坐,跟着临时教员一遍遍朗读:“我——是——九——州——人!” 读得参差不齐,南腔北调,时常引发哄堂大笑,但学习的热情却无比高涨。
在这片学习的热潮中,少年金正俊显得格外突出,他本就怀着对南方军的无限憧憬,之前就偷偷摸摸跟着广播和能接触到的人学了不少汉话,发音虽不完美,但比起村里其他人,已是流利太多。在这次突击学习中,他更是成了小老师,耐心地纠正奶奶和邻居的发音。
最终,在村里组织的简单考核中,金正俊家因为他的语言优势和他奶奶的积极配合,被评为了稻荷村的 “模范户” !
当金正俊扶着奶奶,从村长金敏富和南方机关工作人员手中,接过那张写着他们新名字,关正俊,按着红手印、确认他们家有权优先挑选本村最好地块的“土地优先选择凭证”时,奶奶的手颤抖得厉害。她摩挲着那张轻飘飘却又重逾千钧的纸片,看着上面陌生的汉字和自己的手印,再看看身边穿着新棉袄、眼神明亮的孙子,回想起几个月前那个失去一切、在寒冬中等死的绝望,泪水如同决堤般涌出。
她不是悲伤,而是巨大的喜悦和不敢置信的幸福。她紧紧抱住孙子,泣不成声:“正俊啊……咱们有地了……是最好的地……是少帅给咱们的……咱们再也不会挨饿受冻了……”
关正俊也眼圈发红,紧紧回抱着奶奶,心中对那个名为陆绍远的少帅,对南方军,对九州的归属感,达到了顶点。
顺安浦镇的试点,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却远非止于此。
稻荷村“关公认祖”的“奇闻”和关正俊家“模范户”的故事,伴随着分田到户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传遍了新义州,乃至整个高丽半岛。
一场深刻的社会结构与文化认同的变革,在这片刚刚经历苦难的土地上,以一种混合着利益驱动、行政手段、些许荒诞却又充满希望的方式,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并且,势不可挡。
徐聪看着这个场景,意识到高丽的底层百姓已经安排好了,现在该解决高丽的精英阶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