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灰熊坦克(2 / 2)

\"经过我们的测试得出,公路时速45公里,越野25公里,最大行程300公里。\"李卫国如数家珍的将具体的参数全部说了出来,\"装备的主炮火力足以在800米距离击穿90毫米均质钢装甲,倾斜装甲的正面防护等效于140毫米垂直装甲。\"

\"有没有进行实战测试?\"

\"有的,在上个月在第一集团军的装甲师对抗演习中,五辆犀牛-v坦克击溃了一个装备犀牛坦克改进型的装甲营,自身仅损失两辆。\"

陆绍远听完后,仔细的翻阅着手中的测试报告,指尖在关键数据上轻轻摩挲。会议室里见状众人都没有出声,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他的评价。

\"看来我们的判断是一致的。\"陆绍远终于抬起头,将报告轻轻放在桌上,\"'虎式'的火力和防护确实出色,但机动性和可靠性确实不符合南方军的需求。\"

李卫国松了口气,随即又紧张起来:\"少帅,虽然'虎式'坦克这个项目终止了,但这半年的研发让我们在焊接工艺、倾斜装甲设计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复合装甲的研发进度提前了至少一年。\"

\"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陆绍远嘴角微扬,让身后的副官将一个箱子抬了上来。\"你们积累的经验,正好可以用在这个新项目上。\"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着那个木箱子,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他打开箱子,将最上面的一个文件袋递给身旁的李卫国。后者迫不及待地拆开,当看到第一张总装图时,眼睛瞬间瞪大:\"这...这是...\"

\"灰熊中型主战坦克(4谢尔曼)。\"陆绍远平静地说,\"全重33吨。装备75毫米主炮。正面装甲51毫米倾斜56度 等小于约90毫米。\"

李卫国双手微微颤抖地翻阅着图纸,其他工程师也忍不住凑过来。图纸之详尽令人惊叹——从车体焊接细节到火炮俯仰机构,从发动机布局到弹药架设计,一应俱全。

\"少帅,这...这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动力专家沈袁激动地说道,\"这款主战坦克的发动机,和我们最新研发的犀牛-v型坦克是同一类型的,我们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实现生产!\"

\"看这个垂直弹簧悬挂系统!\"行走系统负责人惊呼道,\"比那款'虎式'的复杂悬挂简单多了,维护性至少要提高三倍!\"

李卫国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少帅,这款设计完美平衡了火力、防护和机动性,而且...\"他指着图纸上的生产批注,\"这些公差要求完全在我们的工业能力范围内!\"

陆绍远微笑:\"所以你们认为比'虎式'更适合我们南方吗?\"

\"毫无疑问!\"李卫国斩钉截铁地说,\"如果'虎式'是皇家的宝剑,这个灰熊坦克就是我们士兵手中的红缨枪——简单、可靠、数量庞大。以我们现在的产能,一个月就能制造出样车,一年内就可以装备至少两个装甲师!\"

\"那就开始吧。\"陆绍远站起身,\"我要在一个月内看到原型车,三个月内要开始小批量生产。\"

\"是!\"所有人齐声应答,眼中燃烧着技术攻坚的斗志。

命令下达之后,研究所后院的大型工棚内,一场技术攻坚战已经展开。南方装甲车研究院的五十多名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分成若干小组,各自负责灰熊坦克的不同子系统。

十天后,在坦克制造厂中,巨大的车体焊接架上,首辆原型车的轮廓已初见雏形。

在陆绍远去到坦克制造厂视察时,他也去到了专门制造灰熊坦克样车的车间中去。

\"张工,你看这个灰熊坦克的这个变速箱的同步器设计太精妙了!\"年轻的传动专家向身旁的技术人员感叹道,\"比我们上次拆解的缴获大鹰人的主战坦克先进至少一代半!\"

张工擦了擦手上的机油:\"不只是先进,关键是可靠。战场上,简单可靠比精密脆弱更有价值。\"

不远处,另外一个技术人员正在监督车体焊接。灰熊坦克的焊接车体相对于\"虎式\"的榫接结构,工艺要求大幅降低。

当李卫国陪同陆绍远到车间视察时。

李卫国骄傲的汇报道:\"少帅,按照当前的进度,不用一个月灰熊坦克的样车就能生产出来了。”

陆绍远拍了拍李卫国的肩膀说道:\"非常好,我要为你们请功,不过你们研发制造的过程中要记住,这款坦克的核心优势不是某一项技术,而是整体设计的平衡性。火力够用,防护够用,机动性优秀,再加上无与伦比的可靠性——这才是制胜关键。\"

“是,少帅,我明白了!”

在车身正在紧张制造中的同时,武器组的进展同样顺利。根据陆绍远提供的图纸,柳城兵工厂仅用两周就试制出了第一门新型的L-2型75毫米坦克炮。

在靶场测试中,这门炮在1000米距离上轻松击穿了50毫米厚的均质钢板,精度和射速都远超现役的\"犀牛\"坦克主炮。

李卫国正在现场看着新型坦克炮的研发工作,\"李所长,这门炮的后坐系统太精巧了!\"武器组长激动地对装甲车研究所的所长说道,\"而且后坐力只有犀牛坦克的五分之四,足足将后坐力降低20%!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更小的炮塔内安装更大口径的火炮!\"

李卫国点头:\"这正是下一步的计划。等这款基础型号投产后,我们要靠我们自己的能力开发76毫米长管炮的改进型,我们也不能一味的等着少帅给的图纸,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研发能力。\"

随着各子系统陆续通过测试,原型车的组装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工棚内昼夜灯火通明,技术人员轮班作业,连食堂都把饭菜直接送到工作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