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调整了触发机制,在护盾展开后增加0.3秒延迟窗口,作为唯一安全切入时机。
第二轮模拟开始。
这一次,林悦的假突引发敌方连续反击,小舟护盾准时升起,星语在延迟窗口内切入,成功避开主火力区,完成压制。
成功率提升至78%。
“还不够。”沈逸皱眉,“78%意味着每四次就有一次失败。在决赛里,一次失误就够了。”
他重新检查各环节的时间差,发现林悦的动作起始点存在波动。她的假突有时太早,有时太晚,影响了对手的反应节奏。
“你需要一个固定的节奏。”他对林悦说,“不要看他反应再决定动不动。我们要让他跟着我们的节拍走。”
“你是说……主动控制他的出手机会?”
“对。”沈逸调出一段音频波形,“我把敌方前三次技能间隔做了分析,平均是1.8秒一次。如果你每隔1.7秒做一个威胁动作,他会不自觉地加快释放速度,更容易进入疲劳累积状态。”
林悦试着在空气中打了几个节奏点。“就像敲鼓一样,逼着他跟上?”
“就是这个意思。”
小舟忽然想到什么。“那我可以配合节奏,在第三次技能释放时提前充能护盾。等他准备放第四下的时候,我的屏障刚好升起来。”
星语也找到了自己的切入点。“我在最后0.5秒启动隐身,等信号一到,直接突脸。”
沈逸看着三人陆续确认细节,手指在最终确认键上方停顿了几秒。他将整套流程命名为“断脉计划”,并锁定所有参数。
“执行顺序不能乱。”他最后强调,“林悦负责节奏引导,小舟提供信号触发,星语完成终结。我全程监控战场变化,一旦出现意外,立刻叫停。”
林悦握紧双刃模型,脸上露出笑意。“等了这么久,总算能反压他们一头了。”
小舟低头检查自己的操作设置,神情专注。星语已经开始在操作板上预演切入路径,指尖滑动极快。
沈逸站在战术屏前,手指轻点,将“断脉计划”存入团队共享数据库。他知道这套战术还有风险,但他们已经没有退路。
比赛进入后段,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犯错。而他们要做的,就是用最精准的方式,撕开对方防线的一道口子。
“准备进入模拟训练场。”他说,“先练五遍,不求快,只求准。”
林悦站直身体,双刃模型收进背后卡槽。小舟关闭个人调试界面,抬头看向主控屏。星语松了松手腕,眼神变得锐利。
沈逸正要按下切换按钮,突然注意到系统提示栏闪过一条新信息。
敌方远程角色的最新行为数据显示,其神经协调稳定性再次下降,肌肉震颤指数上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