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车键落下的瞬间,屏幕上的训练模块进入预热状态,沈逸没有松开手指。他直接在主控台调出一个隐藏界面,输入权限密钥。系统响应速度极快,一行行数据开始滚动。
林悦从休息区走回来,手里拿着刚整理好的术语表初稿。她看到沈逸还在操作,轻声问:“新计划已经设好了?”
“还没。”沈逸盯着屏幕,“先处理点别的。”
小舟靠在终端旁,眼睛闭着,但没睡。听到对话,他睁开眼:“还有事?”
“新对手的情报到了。”沈逸说,“比预想的来得早。”
林悦站直了身体。小舟坐了起来,手指无意识地敲了敲桌面。
“影蛇。”沈逸念出这个名字,“最近三场公开赛都没露全貌,打法藏得很深。但资金流向和玩家反馈显示,他们不是普通战队。”
他把收集到的信息分成三块投到主屏:战斗样本、技能释放记录、团队走位轨迹。系统自动标注出异常点。
“远程输出位叫霜星。”沈逸点开一段录像,“射程优势明显,而且每次出手前都有0.4秒的微调动作,像是在计算最佳打击角度。”
林悦凑近看:“这种细节一般不会被录下来,你是怎么拿到的?”
“系统抓取了边缘数据流。”沈逸没多解释,“另一个是近战核心,代号铁砧。过去十场比赛,他的突进成功率是百分之百。”
小舟皱眉:“不可能每次都成功,除非……对方根本来不及反应。”
“对。”沈逸切换画面,“他们之间有配合节奏。我让系统做了初步推演,发现一个规律——远程和近战技能释放间隔如果控制在0.6秒内,胜率会突然上升。”
林悦低声重复:“0.6秒?”
“太短了。”小舟摇头,“几乎同步。这不像是临场配合,更像是固定战术。”
“问题就在这里。”沈逸关闭录像,“这种组合还没在正式比赛中出现过。可能是没用到,也可能是故意留着。”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设备风扇的声音变得清晰。
林悦咬了下嘴唇:“那我们怎么办?现在练的东西还能用吗?”
“能。”沈逸打开策略模拟空间,导入已知数据,“我刚才运行了七十八万次模拟。重点测试两种情况:我们防守时会不会被引诱暴露弱点,进攻时会不会触发他们的反击链。”
他停顿了一下:“第78万次出现了高频结果。当他们的远程先压血线,近战在0.6秒后切入,我们的后排存活率下降41%。”
小舟猛地抬头:“这是必杀节奏?”
“还不确定。”沈逸说,“但值得警惕。他们可能有一套未公开的协同机制,专门针对反应快的队伍。”
林悦看着自己的手:“那我们的护盾节奏……是不是要改?”
“不用大改。”沈逸调出团队协作热力图,“你们昨天的成长曲线我很清楚。反应速度提升了,信息传递也更稳。这些不会因为对手变强就失效。”
他把个人成长数据并列展示:“林悦现在的预判能力已经超过87%的职业选手。小舟的侦查标记连续三天准确率超90%。这不是运气。”
小舟低头看着终端屏幕,手指慢慢停下。
“差距确实存在。”沈逸继续说,“但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快适应。我们不需要比他们强,只需要比他们的变化更快一步。”
林悦呼出一口气:“那接下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