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波团战发生在高地入口。敌方试图用双核轮转强拆前哨塔。沈逸站在远处观察,没有第一时间下令集火。
林悦先动了。她释放减速场域,逼迫敌方改变行进路线。陈宇没有跟着冲,而是原地蓄力,等对方阵型拉长才发起突袭。
这一次,技能落点错开近一秒。
敌方治疗刚给完护盾,发现下一个目标已经被控住。他们来不及反应,又被打出一波减员。
“这招有用。”陈宇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
沈逸却注意到另一件事。当团队血线第一次降到40%以下时,林悦自动后撤了两步,陈宇也有短暂迟疑。这种本能反应暴露了他们的安全阈值。
他记下这个细节,在手册里新增一条响应机制:**血线低于40%,切换短频快打模式,所有技能优先释放,不等协同指令**。
比赛最后三十秒,敌方孤注一掷发起总攻。他们改变了轮转顺序,主c提前进场吸引火力。沈逸判断出意图,却没有阻止。
“让他们进来。”他在频道里说。
林悦按新规则行事,直接开启大范围控场。陈宇从背面切入,避开正面交锋点。沈逸自己则留在高台,用单体技能逐个点杀后排。
敌方主c发现自己被包夹时,已经无法脱身。他的支援还在外围被拖住,轮转体系彻底崩溃。
【胜利判定】触发。
全场灯光亮起,记分板跳出最终结果。沈逸摘下头盔,额角有细汗渗出。他没有看观众席,也没有庆祝,直接接入系统终端,调取全场操作数据流。
林悦坐在一旁调试技能参数。她的手指在平板上来回滑动,脸上露出轻松表情。错频打法刚开始让她很不适应,但现在她觉得这种方式反而更自由。
陈宇检查完装备状态,站起身活动肩膀。他原本担心新战术太冒险,可实战证明它的破坏力远超预期。他拿起训练预约表,在非对称包抄项目上勾了个记号。
“下次我可以再晚半秒切入。”他说,“他们肯定想不到我会停那么久。”
沈逸点头,目光仍停留在数据图上。错频窗口确实有效,但部分技能衔接仍有微小重叠。如果下一场遇到更强的对手,这点偏差可能就会被放大。
他在战术手册v2.1末尾补充一行:**高压状态下,队员存在习惯性回退倾向,需通过短频快打模式压缩反应周期,提升生存韧性**。
系统弹出提示:下一场比赛对阵尚未公布,预计十五分钟后加载。
三人围在战术台前等待。林悦喝了口水,轻声问:“你说他们会不会也换了打法?”
沈逸盯着屏幕角落的一条异常记录。那是敌方突击组在第三次换位时的停留时间,比平均值多了0.25秒。这个延迟不该出现在职业级配合中。
除非,有人在刻意控制节奏。
他的手指慢慢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