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救不救高闯王?(1 / 2)

第301章 救不救高闯王

崇禎令旨一下,卢象升就风风火火地赶到了宣大。

虽然心里早有准备,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卢象升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宣府、大同两镇,本应该是大明北疆最坚实的护盾,此刻却是千疮百孔。

连年征战再加上剋扣盘剥,宣大两地的军户逃亡殆尽,田地大量荒芜。

还坚守在此的士卒个个都是面黄肌瘦,衣不蔽体,手上的打仗的傢伙事锈的锈,断的断;

甚至连军中的战马,饿得连胸骨都能看见,比驴子强不了多少。

各州县城墙塌隨处可见,沿途边堡烽燧十室九空,整个边防体系已经彻底瘫痪。

更要命的是,经过清军此次如入无人之境的入寇,明军的士气低落到极点。

將领畏敌如虎,士卒毫无战心,整个宣大区域都瀰漫著一股绝望而颓废的气息。

面对这片烂摊子,卢象升也没有抱怨,皇帝把他调来不就是让他收拾烂摊子的吗。

要是不赶紧扭转局面,等下次清军再来,可能就不止两万人了。

念及於此,这位上马能杀敌,下马能安民的督臣,立刻雷厉风行地在宣大地区推行了一系列的整伤措施:

首先,他在宣府召集了军中诸將,开始清查起了各营的兵员、粮餉情况。

严厉惩办了一批吃空餉、喝兵血的边將,並將查抄的赃款和追回的粮餉分发到了实有兵丁的手中。

让他们至少能吃上饱饭,暂时稳住军心。

足食方能足兵,为了长久解决粮餉问题,卢象升开始在各州县大力恢復屯田。

往好处看,此次清军入塞,掳走了大量人口,同时也有大量的土地被清了出来,

卢象升把流亡的军户和百姓召集起来,分发田地,同时也贷给了他们耕牛种子。

值得一提的是,卢象升上任后,专门带人在清军肆虐过的地区扫了一圈。

在这期间,他竟然还在塞外的木叶山附近,找到了七千多被掳走失散的军民。

卢象升把这些人集中起来,以工代賑,逐步修被清军破坏的城墙和边堡,並且加固关键隘口。

这一系列的举措,给如同一潭死水的宣大地区注入了不少活力。

虽然卢象升无法在短时间內,彻底改变两地积重难返的局面。

但其清正廉明的作风和务实肯乾的態度,还是让绝望中的宣大军民看到了一线希望,九边防线也在他的手中逐渐开始恢復。

可问题是卢象升这一走,中原战场立马就没了主心骨,湖广地区的起义军压力骤减。

得知卢象升调任后,老回回马守应,扫地王张一川等首领,立马从郧阳山区里钻了出来,重新开始活跃在各州县。

此时,接替卢象升负责剿匪的,是湖广巡抚王梦尹和郧阳抚治宋祖舜等人。

这两位的能力与卢象升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別。

他们是既不懂军事,又缺乏魄力,导致明军的部署和调度成了一团乱麻。

马守应、张一川等人都是征战多年的老手了,一眼就看穿了明军內部出了问题。

他们充分利用官军换將、指挥不灵的空档,在开封、襄阳、南阳一带大范围地来回穿插、声东击西。

起义军今天伴攻开封,明日奔袭南阳,把王梦尹和宋祖舜这两个蠢货耍得晕头转向。

官军疲於奔命,却连起义军的影子都摸不著。

中原腹地的局势,再度变得糜烂起来。

而此时,蛰伏已久的高迎祥也得知了卢象升北调、中原官军混乱的消息。

他復出的机会终於来了。

但这一次,高迎祥没有急於再次冲向富庶的南方,而是认真考虑了自己的战略路线。

他仔细总结了此前攻略南方失败的教训,並从中得出了几个深刻的道理:

首先,南方州县的抵抗决心和力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尤其是滁州城下那场恶战,守城官军猛烈地炮火给高迎祥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南方士绅財力雄厚,为了保卫家產田地,他们有能力也非常愿意捐资募勇,组织城中军民抵抗。

起义军在南方缺乏群眾基础,难以立足。

而陕西则完全不同,那里是天灾人祸最频繁、压迫最深重的地方。

作为起义军的老巢,陕西的百姓对加入义军几乎没有心理障碍。

哪路义军要是被打残了,只要退回陕西晃悠一圈,很快就能拉起新的队伍。

陕西的土壤,更適合义军生存和发展。

“屁股决定脑袋啊!”

高迎祥不仅暗自感嘆道。

江南的老爷们肯定会拼死保卫他们的天堂,而陕西的苦哈哈们,则盼著有人带他们闯出一条生路。

於是,高迎祥通知了马守应和张一川的各路义军,带著他们沿汉水西进,一路畅通无阻的进入了汉中地区。

起义军顺势攻陷了石泉、汉阴两县,並在此招兵买马,暂时修整了一番。

此刻,摆在高迎祥面前有两条路:

第一条,南下入川,寻找江瀚;

第二则是继续北上,深入陕北三边,补充边军精锐入营。

对於南下入川,军中有不少人都想走这条路,但高迎祥思前想后,总觉得有些彆扭。

去四川干什么投奔江瀚吗

现在不是崇禎二年了,他高迎祥也不是当初跟在王嘉胤左右,摇旗吶喊的副手了,怎么说也算是一方梟雄。

就这么灰溜溜地去寄人篱下,高闯王实在拉不下这个脸。

万一自己不愿意归顺,被那江瀚趁机火併了怎么办

退一万步说,就算人家看不上自己这点残兵败將,那他去四川干嘛呢

指望別人施捨接济吗

所以,高迎祥的心里还是倾向於第二条路,出汉中、入陕西。

闯王闯王,就是要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来。

而高迎祥在汉中也得到了不少消息,那个最难缠的五省总督洪承畴,此刻正被罗汝才等人拖在山西,暂时脱不开身。

而新上任的陕西巡抚,好像是个叫什么孙传庭的,听说是从京师来的文官。

京师来的文官嘛,高迎祥也不陌生。

估计跟那个杨鹤差不多,应该也是个没本事的,不足为虑。

一个没打过仗的京官,能有多大本事

看来陕西正是空虚之时,值得一闯!

下定决心后,高迎祥开始研究起了从汉中北上入陕的路线。

子午道、褒斜道、骆道、陈仓道,这几条蜀道都艰险异常。

像是骆道,这条路靠近秦岭主峰太白峰,是路程最短,也是最险峻的一条道。

所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巔,讲的就是这条道。

陈仓道沿途山高水险,道路难行,但好列有连云栈道可以走。

可问题是,高迎祥现在根本过不去。

想走褒斜、党骆、陈仓这三条道,高迎祥就必须经过汉中府。

而此时的汉中府一带,明军早就驻扎了重兵在此。

当初洪承畴离开汉中时,特意在汉中府留了两路兵马,就是为了防止江瀚北上攻打汉中。

以高迎祥现在这点残兵败將,想要去硬啃汉中,无异於以卵击石。

正在高迎祥一筹莫展之际,军中有人向他指出了第四条路一一子午道。

子午道很出名,就是汉末三国时,魏延向诸葛亮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中所规划的路线。

从这条道北上,可以完美避开明军重兵把守的区域,直抵西安城下,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问题是,子午道向来以险峻荒凉著称,沿途除了几个村镇,大军几乎没有任何补给地点。

这条道当年诸葛丞相都不敢走。

高迎祥站在子午镇谷口,望著眼前豌曲折、穿行於秦岭深处的小道,心里直发忧。

可高迎祥现在也没什么办法,魔下几千人马要吃饭,他必须要动身了。

呆在原地发展是不可能的,由於连年天灾兵祸,汉中早就不是当年的金甌玉盆、秦巴小江南了。

而向西走有明军把守,东边又是原始森林,此时的高闯王颇有些进退维谷的味道。

正当他为此犹豫不决的时候,闯军进入汉中的消息,已经被潜伏在汉中的邓阳,火速送回了成都府。

邓阳本来是不管想这档子事的,可汉中的瑞王朱常浩咋咋呼呼的,一个劲儿的要求驻守的明军东进,歼灭高迎祥这伙人。

汉中知府王在台对此也颇为意动,想出兵剿灭高迎祥等人。

无奈之下,邓阳才派出了信使回成都,想请江瀚定夺此事。

而此时的江瀚也没閒著。

这段时间,他正拉著学部主事王承弼等一干人,改建书院、规划课程、筹备抢才大典,忙得是脚不沾地。

头一件要紧事,就是安置英烈祠里那些改了姓的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