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先生也道:“我会想办法联系上级的交通员,看有没有‘江抗’的正式消息。”
计划暂时定下,以当前区域为临时基地,一边继续用小规模战斗骚扰敌人,锻炼队伍,积累经验,一边等待关于“江抗”的确切消息和南下路线。
在等待消息的几天里,石云天并没有让队伍闲着。
凭借端掉了望哨的声威和初步建立的群众关系,他们又策划了几次小行动,伏击了一支人数不多的伪军征税队,缴获了一些枪支弹药和粮食,分给了贫苦的渔民;破坏了鬼子一段正在修筑的公路,拖延了敌人的交通线。
这些行动规模不大,却像一根根尖刺,持续扎着敌人,也让“铁血少年队”的名声在百姓中越传越神。
越来越多的穷苦人开始暗中帮助他们,提供食物、传递消息。
石云天谨慎地处理着这些关系,他深知在敌后,群众是水,队伍是鱼,但过早暴露和扩张也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他们现在需要的不是规模,而是机动性和隐蔽性。
几天后,老周带回了一个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坏的消息。
“打听到一些‘江抗’的零碎消息,”老周面色凝重,“他们确实主要在浙江北部活动,听说在莫干山、天目山一带跟鬼子周旋,但那边鬼子‘清乡’也搞得很凶,具体位置根本打听不到,而且……”
他顿了顿,忧心忡忡地说:“南下的路,非常难走,鬼子沿着主要交通线设了无数关卡,特别是长江沿岸和太湖以南的水陆要道,盘查得极其严格,陆路崎岖,山林里还有土匪和顽军活动,水路也不太平,巡逻艇比以前多了好几倍。”
形势比想象的更严峻。
寻找“江抗”之路,注定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险途。
石云天沉默地看着地图,那条蜿蜒向南的路线,仿佛一条隐藏在迷雾中的巨龙,看不到尽头。
但他眼神中的光芒却未曾熄灭。
“既然确定了方向,再难,也要走下去。”他抬起头,对围拢过来的伙伴们说道,“我们不能一直困在这里,‘江抗’是我们目前最明确的目标,准备一下,我们尽快出发,路上,见机行事,一边走,一边打听。”
他看向老周和齐先生,郑重抱拳:“周大叔,齐先生,这些日子,多谢你们了!我们走后,你们务必加倍小心。”
老周和齐先生知道挽留不住,眼中满是不舍和担忧。
“放心,我们这把老骨头,还能跟鬼子周旋!”老周用力拍拍胸口,“你们一路保重!一定要找到队伍!”
在一个雾气朦胧的清晨,石云天、王小虎、李妞、宋春琳、马小健,带着忠诚的小黑,再次踏上了征程。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更加明确,向南,寻找那支传说中的“江南抗日义勇军”。
小船悄无声息地滑离岸边,驶入茫茫水雾之中,告别了给予他们最初帮助和温暖的太湖之地。
前路漫漫,危机四伏,但五个少年的身影,在晨曦的微光中,显得异常坚定。
他们不知道,在南下的路上,一场意想不到的遭遇和一场惨烈的血战残局,正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