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葬处选在了老梨园旁的山坡上,那里可以俯瞰整个青山村。当棺木缓缓落入墓穴时,沈雅琴将一把嫩梨枝放在棺盖上:"轱辘,带着咱们的梨树走吧。"
泥土一锹锹落下,沈雅琴突然想起三十多年前,她第一次见到王轱辘时的情景。那时他刚失去李青,拖着残腿在梨园里劳作,背影倔强而孤独。如今,他永远安息在了最爱的梨树旁。
丧宴在合作社大院举行。奇怪的是,席间渐渐有了笑声。李大勇喝了两杯酒,开始讲王轱辘的糗事:"那年他非要用新配方,结果熬糊了一锅糖,怕人笑话,半夜偷偷倒在河里,第二天全村人都说河水变甜了!"
老支书也来了精神:"还有他学骑三轮车那次,连人带车栽进沟里..."
沈雅琴听着这些往事,眼泪止不住地流,却又忍不住微笑。梨叶担心母亲太伤心,想扶她回去休息。
"不碍事。"沈雅琴摆摆手,"你爸这辈子,活得值。"
夜深人静时,沈雅琴独自坐在院子里。月光洒在王轱辘常坐的藤椅上,仿佛为他镀上一层银边。梨生轻轻走过来,递上一杯热茶。
"姥姥,明天合作社..."
"正常开工。"沈雅琴打断儿子,"订单不等人,你爸最牵挂的就是这个。"
梨生点点头,又拿出一本账册:"这是爸最后检查过的,说让您收好。"
沈雅琴摩挲着账本封面上王轱辘的字迹,突然问道:"产业园奠基那天,你爸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梨生回忆道:"他说'青山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一阵微风吹过,梨树沙沙作响。沈雅琴抬头望向繁星点点的夜空,轻声道:"会的,一定会的。"
晨光再次洒向青山村时,合作社的机器准时运转起来。工人们各就各位,生产线上梨膏糖的香气弥漫开来。沈雅琴推着空轮椅站在合作社大门口,看着眼前繁忙的景象,仿佛又见到那个摇着轮椅来回巡视的身影。
梨园里,新结的幼果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老梨树依旧枝繁叶茂,年复一年地开花结果。青山村的土地上,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