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轱辘杆子 > 第183章 麦浪新声

第183章 麦浪新声(2 / 2)

会议持续到正午。散会后,李青发现王轱辘独自在试验田边发呆。他的轮椅停在新播种的二号区前,手里攥着一把泥土。

\"想什么呢?\"李青蹲下身,与他平视。

王轱辘摊开手掌,泥土从他指缝间滑落:\"想起我们种第一亩反季节蔬菜的时候。\"他笑了笑,\"那时候连塑料布都要省着用,现在都搞起高原温室了。\"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马克举着测量仪跑来:\"王爷爷!我的麦苗长高了两厘米!\"

王轱辘接过测量仪,仔细查看数据:\"不错,但水分吸收率还可以提高。\"他指了指田边的控制面板,\"知道怎么调整灌溉参数吗?\"

马克摇摇头,蓝眼睛里满是求知欲。王轱辘耐心讲解起来,声音温和而坚定。李青站在一旁,看着阳光为这一老一少镀上金边。知识的种子,就这样在代际间传递。

下午,李青驱车前往新建的农业培训中心。这座三层小楼是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合建的,专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教室里,二十多名学员正在学习智能温室的操作系统。他们中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也有周边村子的传统农民。

\"李社长!\"培训中心主任迎上来,\"第三期学员明天结业,您能来颁发证书吗?\"

李青点头应下,走进实操区。学员们分组调试着模拟系统,屏幕上跳动着各种数据。一个扎着马尾的姑娘正用方言向同伴解释参数设置,语言质朴却精准。这就是青山村最宝贵的财富——把高深的技术,变成农民听得懂的语言。

傍晚回到家,李建国和沈雅琴正在院子里逗弄两只小羊羔。这是西藏牧民送来的谢礼,说是给青山和思远玩的。

\"梨生刚来过电话。\"沈雅琴递给李青一杯热茶,\"说牧场又丰收了,准备给合作社再投一笔研发资金。\"

李建国调试着手中的设备,那是给重孙子新做的玩具——一个会说话的智能麦穗模型:\"等他们再大点,我就教他们认五谷。\"

夜深了,李青坐在书桌前整理文件。电脑屏幕的光映在她脸上,勾勒出岁月的痕迹。王轱辘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两杯热牛奶。

\"给你。\"他将杯子放在桌上,\"别熬太晚。\"

李青接过杯子,温热透过陶瓷传递到掌心。她突然想起二十多年前,他们熬夜设计第一个温室时的场景。那时喝的是劣质茶叶,现在换成了牛奶,不变的是一起奋斗的初心。

\"西藏的方案我想好了。\"李青调出设计图,\"把温室整体下沉一米五,利用地热保温。再加上梨叶的防护涂层,应该能抵御极端天气。\"

王轱辘凑近屏幕,灰白的头发擦过李青的脸颊。他指着结构图的一处:\"这里再加个减压阀,高原气压变化大。\"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为桌上的文件镀上一层银辉。合作社的灯光依然明亮,值夜班的技术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梦想。远处,一号试验田里的麦苗在夜色中悄然生长,那是希望的象征,也是未来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