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万古废材 > 第28章 净化之光·巢穴苏醒

第28章 净化之光·巢穴苏醒(1 / 2)

“巡天”给予的十个标准循环倒计时,如同悬于“坚垒”基地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驱散了因“星语”破译和外部强援(尽管态度冰冷)出现而产生的一丝松懈。整个基地如同上紧发条的精密仪器,在压抑的寂静中高速运转,唯一的声响是脉冲星永不间断的死亡低语,以及设备运行时的低沉嗡鸣。

艾妲教授领导的团队成为了绝对的核心。他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依据“巡天”传输的简化版净化蓝图,建造出能够处理“青壤号”级别污染的装置。蓝图本身蕴含的技术理念远超联盟现有水平,涉及对“模因印记”这种介于物质与信息之间存在的精准识别、隔离与分解,其能量场构建需要达到近乎法则层面的微观操控精度。

实验室里,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凝辉文明的学者们以其独特的晶体逻辑思维,构建着净化场的能量骨架;星灵遗韵的成员则以其敏锐的灵能感知,负责场域的细微校准与稳定;铸星者后裔的工程师们,则用他们鬼斧神工的技术,将理论模型转化为现实中的复杂构件。失败是常态。一次能量回路的过载,就可能烧毁宝贵的备用零件;一次频率的微小偏差,就可能导致净化失败甚至刺激污染加速扩散。

在经历了数次令人沮丧的挫折后,终于在第六个标准循环,一台被命名为“秩序回响”的原型净化装置,在基地最底层的隔离实验区内组装完成。它外形如同一朵由无数能量导管和共鸣晶体构成的金属花朵,中心散发着柔和而稳定的乳白色光辉——那是初步融合了基础“星语”频率的秩序之力。

第一次针对从“青壤号”表面刮取的高浓度污染样本的净化测试,牵动着所有知情者的心。当“秩序回响”被激活,那乳白色的光晕笼罩住那团不断蠕动、试图抵抗的暗银色物质时,奇妙的景象发生了。暗银色物质如同遇到烈阳的冰雪,发出了无声的、仿佛来自灵魂层面的尖啸,其表面的流动性和金属光泽迅速消退,结构变得松散、灰败,最终在一阵细微的能量波动中,彻底化为虚无的基本粒子,不再具备任何活性与传染性!

“成功了!净化率百分之百!印记被彻底分解!”监测员激动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出,打破了实验室长久的沉寂。短暂的欢呼后,是更加紧张的筹备——是时候对“青壤号”本身,进行局部净化尝试了。

与此同时,另一组由语言学家、信息工程师和灵能者组成的团队,也在疯狂地攻克“基础星语语法模块”。这并非学习一门外星语言那么简单,而是理解一种以宇宙常数和能量脉动为词汇、以时空结构为语法的表达体系。进展缓慢,但持之以恒。在第八个标准循环末尾,他们终于成功构建了一个极其简陋的“星语”翻译与编译接口,并小心翼翼地尝试连接“巡天”提到的“星语网络公共数据库”。

连接成功的瞬间,海量的、经过筛选和权限限制的信息流涌入基地的服务器。虽然大部分内容因权限不足或技术代差而无法完全解析,但他们依旧从中提取到了宝贵的碎片:关于“噬则者”(即“织网者”)不同变种的特性和弱点分析;关于“摇篮”体系基本架构的模糊描述(提及了数个关键节点,但坐标缺失);以及一些关于“源初之海”生态维护的基础常识。最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一些关于“秩序之心”的零星记载——那似乎并非一个实体,而是一种概念,一种能与“源点之鸣”产生最深层次共鸣的“秩序坐标”或“意志核心”,是启动或修复“共鸣壁垒”的关键。

这些信息虽然残缺,却如同拼图般,逐渐勾勒出对抗黑暗的宏观蓝图,也让幸存者们更加明确了自己可能肩负的使命。

然而,就在内部净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星语网络初窥门径,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外部监测团队传来的消息,将刚刚升起的希望之火笼罩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星云深处那规律的引力波脉冲,在过去几个循环内,其频率提升幅度已超过百分之五十,强度更是翻了一番!不仅如此,被动探测器还捕捉到了伴随脉冲而来的、极其微弱的、却充满恶意的灵能辐射背景噪音,仿佛有无数意识在混沌中逐渐凝聚、苏醒。

“巢穴…苏醒的进程在加速。”艾妲看着分析报告,脸色凝重地对伊芙琳说道,“‘巡天’的到来,或者我们这里进行的与‘摇篮’相关的能量活动,很可能像投入静湖的石子,惊扰了它。”

“能判断出是什么吗?也是‘噬则者’的一种?”雷恩更关心威胁的性质。

“不确定。能量签名与已知的‘织网者’或‘液态掠食者’都有差异,更加…古老,更加深邃,也更加混乱。星语网络公共数据库中没有直接匹配的记录,但有一些模糊的记载,提及‘摇篮’建立初期,曾封印或放逐了一些在‘源初之海’边缘诞生的、秉持‘绝对孤立’或‘归返虚无’理念的‘原初异常’…”艾妲的语气带着不确定,“但愿不是那种东西…”

就在这时,对“青壤号”的首次局部净化作业,在高度戒备下开始了。目标选定为污染迹象相对较轻、且结构非关键的左舷辅助引擎舱室。“秩序回响”装置被远程操控至预定位置,乳白色的净化光晕缓缓笼罩了目标区域。

过程远比处理样本时艰难。舰体结构本身对能量场产生了干扰和衰减,而那些深植于金属缝隙和管线深处的“模因印记”也展现出了更强的抵抗性,甚至试图主动侵蚀净化能量场。监控屏幕上,代表污染浓度的曲线下降得异常缓慢,并且不时出现剧烈的波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距离“巡天”规定的十个标准循环截止,只剩下最后十几个标准时。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不仅关乎“青壤号”能否被拯救,更关乎整个幸存者群体能否通过“巡天”的第一次评估,获得继续存在的资格,以及可能得到的进一步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