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啊,就是操心太多,先把你的剧本写完再说吧。”
白久笑着点头,把电脑页面切回文档,指尖落在键盘上。
而此刻,然州市第二中学高二(3)班的教室里,投影仪正亮着,播放着傍晚六点半的新闻联播。
春日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有的同学在偷偷刷题,有的在小声聊天,小溪也撑着下巴,眼神有点涣散 ——
她早上起得早,这会儿正犯困,心里还惦记着晚上回家用妈妈的手机刷白久的红博,看看《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没更。
“同学们认真看,今天有关于咱们本地福利院的新闻。”
班主任敲了敲讲台,教室里瞬间安静了些。
小溪打了个哈欠,勉强把目光移到屏幕上。
画面里先是乘风福利院的大门,接着是活动室的场景 ——
熟悉的书架、墙上的画,还有孩子们拼拼图的身影,她心里嘀咕 “这福利院看着好眼熟”。
直到镜头扫到一个穿着白色连帽衫的身影,正蹲在孩子身边,指尖擦去孩子脸上的颜料。
那侧脸!那动作!
小溪猛地坐直身子,手里的笔 “啪嗒” 掉在地上。
“是白久!”
她下意识地小声惊呼,引得同桌扭头看她。
“谁?”
同桌一脸疑惑。
“你说那个写《春天在哪里》的歌手?”
小溪用力点头,眼睛死死盯着屏幕:
“对!就是他!他还写了《怎叹》,我超喜欢他!”
她的心跳得飞快,手指紧紧攥着衣角 ——
要是有手机,她现在就能拍下来发去 “酒精” 粉丝群,跟大家分享 “偶像上新闻联播了”。
可现在手机被妈妈收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镜头里的白久接过孩子的画,笑着说 “画得真好”。
屏幕里,白久的声音透过投影仪传来,温和又认真:
“对这些孩子来说,‘被看见’比‘被给予’更重要…… 我们希望大家的爱,是‘刚好’的爱。”
小溪听得眼睛发亮,心里满是骄傲 ——
她喜欢的偶像,不仅会写歌,还会做公益,会用心守护孩子们的笑容,这比任何舞台上的光芒都更让她心动。
新闻很快结束了,班主任开始总结 “要学习理性公益精神”,小溪却满脑子都是刚才的画面。
下课铃一响,她就拉着同桌的手:
“你看到没?白久真的在做公益!他一点都不炒作,就安安静静陪孩子们玩,太帅了!”
“看出来了,你都快激动哭了。”
同桌笑着打趣。
“回家用你妈手机看回放呗,还能截几张图发群里。”
小溪用力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
回家先跟妈妈说 “新闻里有喜欢的歌手做公益”,再求妈妈让她用手机看回放,再去粉丝群跟大家分享 ——
她仿佛已经看到群里炸开锅的样子,大家肯定会说 “白久太优秀了”“不愧是我们的偶像”。
放学路上,小溪踩着夕阳的影子,脚步轻快得像要飞起来。
她想起第一次听听《怎叹》,又被 “山有木兮木有枝” 的意境打动。
后来听《《春天在哪里》时,是在学校的广播里,那时候觉得 “这歌真甜”。
现在看到白久在新闻里做公益,才明白为什么大家说 “喜欢一个偶像,是因为他能带来正能量”。
她摸了摸口袋里妈妈给的零花钱,心里偷偷决定:
下次攒够钱,就给乘风福利院捐几本绘本,就像白久说的,“用刚好的爱,陪孩子们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