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久刚吃完泡面,打开红博想看看《春天在哪里》的讨论。
结果屏幕一刷新,满屏的 “乘风福利院” 相关内容差点让他以为点错了页面。
# 乘风福利院 爱心捐赠# 话题已经冲到热搜第七,
“步步妈妈:我家娃每天放学都唱 “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听说是乘风福利院的小朋友先唱的,我给院里寄了二十套儿童绘本,希望孩子们能喜欢!”
“登山客:去年在青云山山顶听过孩子们唱歌,小脸上沾着泥土却笑得特别甜!刚给福利院捐了一批运动器材,希望他们能多在户外跑跑跳跳~”
“爱在春天:昨天按照领导要求教《春天在哪里》,孩子们都问 “唱歌的小朋友在哪里呀”,我们班家长凑钱买了五十个书包,已经寄出去啦!”
“迪迪的铁粉:迪姐说过白久写这首歌是为了让孩子们开心,我把自己的钢琴教材寄过去了,要是有小朋友想学,我还可以线上教”
“谁知道:看了青云山的视频,眼泪都下来了。寄了十套文具和一些科普书,希望孩子们能多学知识!”
......
评论区里一片暖意,但很快就有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在评论区留言,语气里带着无奈又感动的矛盾:
“何方:谢谢大家的心意!但目前院里已经收到太多快递,堆得连走廊都走不通了,很多衣物尺码不合适,还有的物资重复,实在用不上……”
这条留言像一颗小石子,让原本热烈的讨论多了些冷静的声音。
有网友晒出自己的经历:
“嘿咻:我昨天寄了一箱羽绒服,后来才知道院里大多是 6-12 岁的孩子,我买的是 160 码的,根本穿不了,白白浪费了(苦笑)×3”
“嘿嘿嘿:今天去福利院想当志愿者,结果门口挤满了人,连大门都进不去,反而影响了老师带孩子们上课(苦笑)”
......
白久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
他想起上次去乘风福利院,小何老师说过 “孩子们最缺的是有人陪他们说话、教他们写字”,而不是堆积如山的物资。
他赶紧打开福利院的官方红博,果然看到了一条刚发布的动态,配着一张 “快递堆成山” 的照片:
“乘风福利院:亲爱的朋友们,首先要深深感谢大家对孩子们的关爱。
自从《春天在哪里》入选教材后,我们每天收到上百件快递,也有很多志愿者想来陪伴孩子,这份心意让我们热泪盈眶。
但目前院里出现了一些小困扰:
衣物尺码不符、物资重复(仅纸尿裤就收到八十余箱,而院里学龄儿童占比 80%),过多的访客也影响了孩子们正常的上课和休息。
如果大家想帮助孩子们,我们更建议:
捐赠适合 6-12 岁儿童的书籍(科普、绘本、文学类均可)、文具(铅笔、笔记本、绘画工具);
参与我们每月组织的 “陪伴日” 活动(需提前通过官方渠道报名,每次限 10 名志愿者,主要负责辅导作业、讲故事、教手工);
如需捐赠衣物,请先联系我们获取孩子的身高体重信息,避免浪费。
再次感谢大家的爱,愿我们一起用更合适的方式,守护孩子们的成长~”
动态
“无论:原来是这样!我之前没考虑到尺码问题,下次一定先问清楚!”
“媛媛:“陪伴日” 听起来好棒!我报名教孩子们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