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要诀1-3(2 / 2)

苏解散 归宗汤 保元汤 升麻葛根汤

应出不出表苏解,羌苏升葛桔荆防,川芎前薄楂通草,里热毒伏归宗汤。不足不出无表里,参芪甘草保元汤,毒轻升麻葛根并,毒重攻毒救正良。

“注释”痘疹发热三天,按照正常情况应该出现痘点却未出现,这就是应出不出的情况。如果是因为体表受到风寒邪气郁闭而导致痘疹不出,适宜使用苏解散发散表邪,表邪解除后痘疹自然就会发出。要是没有表证,却有里热,这是毒火潜伏在体内导致痘疹不出,适宜用归宗汤攻下里热,里热清除后痘疹自然会出。如果小儿形体和正气不足,痘疹应出不出,且没有表证和里证,这是正气虚弱不能促使痘疹发出。要是毒邪轻微、热象也不严重,适宜将保元汤与升麻葛根汤合用,以此来补充正气、祛除邪气。若同时存在表证和里证,或者毒邪严重、热象剧烈,那就不适宜补益,以免助长火毒,此时使用苏解散或者归宗汤,通过攻逐邪气来挽救正气,才是较好的方法。

苏解散

川芎 前胡 牛蒡子(炒) 南山楂 木通 生甘草 羌活 苏叶 升麻 葛根 桔梗 荆芥 防风

以芫荽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归宗汤(方剂见“发热症治”相关内容)。

保元汤

人参 黄芪(制) 甘草(炙)

以生姜作为药引,加水煎服后服用。

升麻葛根汤(方剂见“发热症治”相关内容)。

凉血攻毒饮 清热解毒汤

已出犹热分表里,在内凉血攻毒佳,红花紫草丹蝉葛,合上归宗减去楂。在外清热解毒治,归宗大赤不须加,更入前连丹蝉蜕,紫花地丁滑红花。

“注释”痘疹已经显现出形状,身体发热应当减轻,若仍然发热不退,这属于毒火旺盛的情况,必须区分是表症还是里症来进行治疗。如果呈现出体内毒火旺盛的症状,适宜使用凉血攻毒饮来攻逐毒火。凉血攻毒饮的配方是红花、紫草、丹皮、蝉蜕、葛根,与上述归宗汤的药物合用,减去山楂;如果表现为体表毒火旺盛的症状,适宜用清热解毒汤来清解。清热解毒汤的方剂组成是:归宗汤减去大黄、赤芍,再加入前胡、黄连、丹皮、蝉蜕、紫花地丁、滑石、红花。

凉血攻毒饮

大黄 荆芥穗 木通 牛蒡子(炒) 赤芍 生地 青皮 蝉蜕 红花 紫草 葛根 丹皮

以灯心草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清热解毒汤

荆芥穗 木通 牛蒡子(炒) 生地 青皮 山楂 丹皮 红花 蝉蜕 前胡 紫花地丁 黄连 滑石

以灯心草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

苏解散 必胜汤 保元汤 《千金》内托散

痘疹已经出现后又再次隐没,这被称为陷症。若是外邪闭塞导致,用苏解散治疗效果良好;若是内毒过盛引发,就用由桃仁、红花、葛根、紫花地丁、蝉蜕、地龙与归宗汤合方组成的方剂治疗。要是因气虚导致痘疹陷入,以保元汤为主方;若没有热证,可使用《千金》内托方,该方是在保元汤基础上加肉桂、当归、川芎、白芍、白芷、山楂、厚朴、木香、防风。

“注释”痘疹已经出现痘点,之后又再次隐藏不见,这种情况叫做毒气内陷。若是因为外感风寒等邪气,闭塞了痘毒,所以要用苏解散来解除表邪。若是火毒在体内攻伐,那就用必胜汤来攻逐毒邪。必胜汤的方剂组成是:桃仁、红花、葛根、紫花地丁、蝉蜕、地龙,再与归宗汤合用。如果小儿形体和正气不足,中气虚衰不能承载痘毒,从而导致痘疹再次隐陷,适宜用保元汤来治疗。要是没有热证表现,这是虚证且兼寒,适宜用《千金》内托散来温补。《千金》内托散的配方就是在保元汤的基础上,加入官桂、当归、川芎、白芍、白芷、山楂、木香、防风。

苏解散(方见本条症治)

必胜汤

大黄 荆芥穗 赤芍 青皮 生地黄 山楂 木通 牛蒡子(炒) 桃仁 紫花地丁 蝉蜕 葛根 地龙 红花 芦根

加水煎煮后服用。

保元汤(方见本条症治)

《千金》内托散

人参 黄芪(制) 甘草(炙) 官桂 当归 白芍药(炒) 川芎 白芷 南山楂 厚朴(姜炒) 木香 防风

以生姜作为药引,加水煎煮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