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正日子(2 / 2)

这一世熊光明希望能帮助国家进一步的缩小差距,以后的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发动机了,其它配套就交给其他地方来做吧,这次也是为了出产品才一把抓。

很快就到了十一当天,秋高气爽,轧钢厂区打扫得一尘不染,横幅拉起来,透着一种务实又喜庆的气氛。研究所那座最大的厂房门口,更是戒备森严中透着期待。

很快,几辆黑色的轿车悄然驶入,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一机部的孙主任、冶金部的部长,还有其他几位相关领域的重量级领导,在杨书记、陈厂长等人的陪同下,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收拾得焕然一新的厂房。

厂房中央,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静静停放着两件今日的主角:一辆涂着崭新红漆农用三轮车,以及一台同样擦拭得锃亮、透着工业力量感的手扶拖拉机。它们身上没有冗余的装饰,那份朴实无华却又精致扎实的做工,就是最好的展示。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指导!”杨书记作为东道主,声音洪亮,带着自豪。

现场顿时热闹起来。虽然说是小型观摩会,力求低调,但关键人物几乎都到齐了,加上厂里的技术骨干、各兄弟厂的代表,他们被安排在稍外围区域,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厂房里也是人头攒动,气氛热烈。

这次熊光明安排的都是厂里长得人高马大,长的好看白净的工人,彪哥都换上一身新工作服在人群里凑数。

“老杨,陈厂长,这就是你们藏着掖着的宝贝?”孙主任饶有兴致地第一个走上前,围着农用三轮车转了一圈,还伸手拍了拍方正的车头。

“嗯,看着就皮实!这叫星火?名字取得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

接着对周围的领导说:“大家知道他们这个发动机叫什么名字吗?哈哈哈,燎原!”

众人也是配合着哈哈哈大笑,夸赞名字起的好。

冶金部部长更关注材料,他俯身仔细看了看钢板的焊接口和底盘结构,点头道:“用料扎实,工艺不错,看来你们轧钢厂这钢铁没白炼,用在自己产品上,知道下功夫了!”

又转到展示用的发动机上:“这是~蠕墨铸铁的缸体?!”

熊光明赶紧上前讲解:“对!活塞、曲轴、液压件用的是球墨铸铁技术。”

部长满意的点点头:“好啊,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把新材料运用到实际了。”

感谢伊万的配方拓展了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思路,尤其是对稀土提取产生了质的飞跃。就算没有他,中国在蠕墨铸铁上的研究也是世界领先的。

(1960年,中国铸造工作者在高碳铁液中加入稀土硅铁合金,发现了石墨呈蠕虫状、宏观断口呈状的试样,其性能超过HT300指标,当时称之为稀土高强度灰铸铁。从1965年开始,中国有意识地将蠕虫状石墨作为新型工程材料来研究和应用。)

熊光明和吴院士今天穿着崭新的中山装,精神抖擞,作为主要研发负责人和讲解员,等大家都看的差不多了,熊光明先上前一步,声音清晰而充满自信:“各位领导,请允许我为您详细介绍。这是我们自主研发制造的星火牌农用三轮车,特点是灵活、省油、载重能力强,非常适合农村、矿区的短途运输和田间作业。它使用的是我们改进的卧式柴油机,动力充足,维护简单。它搭载了我们完全自主研制的LY100风冷柴油机,结构简单,皮实耐造,维修方便。最关键的是,我们给它装上了电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