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李祺甘愿这般躺平度日,倒也无甚打紧。李善长为开国功臣,立下赫赫功劳,这些功绩足以荫庇李祺及其子嗣,让他们安安稳稳躺在功劳簿上,尽享荣华富贵。
李善长一生拼搏,为大明江山出生入死,挣下这份家业。
凭他的功勋,李祺即便无所作为,也能衣食无忧,过着富足优渥的生活。
其后代子孙,亦能承其福泽,在这世间顺遂一生。
只是如此一来,李祺便失了进取之心,大好年华虚度,空负一身潜力。
于家族而言,虽富贵依旧,却少了几分奋进的朝气;于国家而言,也少了一位可能有所建树的栋梁之材。
但人各有志,若李祺只求安稳享乐,李善长也能保他这一世富贵。
不过李善长心底,还是盼着李祺能出去闯荡拼搏一番。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等朱标登基上位,这些老资历的功勋旧臣,难免会渐失圣眷。
届时,朝堂之上新人崛起,替换旧人,乃大势所趋。虽说李家凭借过往功劳,富贵或许还能存续,可那尊荣显耀,却未必能如初。
李善长深知此理,明白唯有李祺趁此时机,在新政中崭露头角,为自己谋得立足朝堂的本事,方能在未来局势变幻中,让家族长久兴旺。
不然只守着旧功劳,恐难抵御岁月变迁、朝堂更迭带来的冲击。
那李善长前往东宫一事,很快被锦衣卫察觉,汇报给了都指挥使毛骧。
毛骧不敢耽搁,即刻将此事告知朱元璋。
朱元璋听闻,嘴角微微上扬,轻笑道:“这李善长,心思倒是玲珑得很。都晓得给自己子孙谋划前程、铺就道路了。”
说罢,眼中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光芒,不知心中在思量着什么。
起初,朱元璋本欲在处置胡惟庸之际,一并解决李善长。
但思量再三,终究没这么做。
如今他手握更好的筹码,行事更具底气,觉着犯不着非要取李善长性命。
留着李善长,权当是一步闲棋。
且看日后局势发展,说不定这李善长还能派上用场,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朱元璋老谋深算,心中打的便是这般算盘,暂且留李善长在这朝堂之中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