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微服私访的贵客(2 / 2)

他最后总结道:“所以对我来说,创新的灵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它就藏在客人的需求里。理论帮我找准方向,而每天的实践,告诉我怎么把这条路走通、走顺。”

陈厨在一旁笑着接过话茬,他拿起一小片天麻,默契地进行了实例补充:“王博士说得在理。比如这天麻,理论我们都懂,能息风止痉。但真正让它‘活’起来,得靠厨房里的功夫。

我们发现很多用脑过度的年轻人常有紧张性头痛,王博士从理论上判断这与‘肝风内动’有相似之处。我们就一起琢磨,把它和鲜美的鱼头一起清蒸,我负责把控火候和调味,既保留药效,又彻底去除了它的微涩感,做成一道客人吃了觉得是美味,实则不知不觉中调理了身体的菜。”

兰斯听得十分专注,目光在沉稳的王安浩和爽朗的陈厨之间移动,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理论+实践”组合的巨大潜力。

他追问道:“所以,这个创新的闭环是:王博士从临床现象和理论中洞察需求、提供方向,陈厨您则负责用烹饪技艺将其转化为可口且有效的产品?”

“没错!”陈厨肯定道,同时指了指墙上的留言板,“而且这个循环是开放的,最终还要回到客人那里去检验。我们非常重视客人的真实反馈,那是我们优化方向最重要的指南针。”

王安浩也点头补充:“是的。这种基于真实世界反馈的持续迭代,其价值不亚于严谨的临床试验。它能帮助我们发现理论在复杂现实环境中的有效边界和优化空间。”

这番交流,不仅让兰斯对“膳时记”用户导向的创新理念有了生动理解,更让他清晰地看到了这个研发团队的核心优势。

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契合与良性互动。

他注意到王安浩逻辑清晰、善于总结,陈厨经验丰富、充满创造力,两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这种人才结构和协作模式,正是持续创新能力的坚实保障,也让他对“膳时记”未来的研发潜力更加充满了信心。

深入的交流后,自然是新品的品鉴环节。

是兰斯和安德鲁前日品尝过的“安神糕”与“参芪能量棒”。

苏浩泽将两碟精致的点心轻轻推至二人面前,微笑着解释道:“这是我们根据近期收集到的顾客反馈,对这两款产品做的一些微调。二位是亲身体验过初版的,我们很想听听你们对改良后的看法。”

安德鲁首先拿起改良后的“参芪能量棒”。

他仔细观察,发现其色泽似乎更显谷物本色,轻轻一掰,能听到细微的酥脆声。

他放入口中,仔细品味,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很妙的改进!完全保留了人参、黄芪那股令人舒心的基底药香,这是产品的灵魂。

但口感上的提升非常显着,增加了恰到好处的酥脆感,让咀嚼体验更丰富,更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零食‘好吃又无负担’的期待。这种在保持核心价值基础上的优化,非常精准。”

说着他又尝了一口改良的“安神糕”。

糕体依旧软糯,但入口的瞬间,他的眉梢微微一动:“嗯...这个变化很细腻。在原本温和的甜味主调中,引入了一丝极难察觉的果酸,像是某种柑橘类水果的清香余韵,这让甜味变得更有层次,丝毫不显单调。而且,整体的香气似乎也更清雅了一些,不像之前那样甜香为主。这种调整,让它在保持安神功效的同时,适口性更好了。”

兰斯闻言也依次品尝了改良后的两款产品。

他对能量棒的酥脆口感表示认可,尤其对安神糕的改良感触更深:“这款新的安神糕,确实感觉更轻松舒适了。那一点点几不可察的酸味,像是一个灵巧的转折,打破了纯甜可能带来的腻感,让味道活了起来。吃完后,那种宁静的放松感依旧,但过程却更愉悦了。”

他放下糕点,看向苏浩泽,语气中带着佩服:“苏先生,仅仅两天时间,就能根据反馈做出如此细腻而有效的调整,这种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竞争力的体现。”

苏浩泽谦和地笑了笑,回应道:“感谢二位的敏锐洞察。药膳之道,贵在‘因人制宜,因时制宜’。顾客的反馈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相信,真正的健康陪伴,不仅是提供产品,更是提供一种不断优化、持续贴近您需求的服务和体验。”

他又分享了一个来自外企高管顾客的故事,但这次着重强调了“膳时记”如何根据其不同人群的反馈跟需求,持续进行调整,尽可能做到符合大众口味跟要求的产品。

真正做到了“动态服务”。

考察结束后,兰斯的神情比初见时又多了几分笑意。

“苏先生,这次考察让我们对‘膳时记’有了全新的认识。你们展现出的不仅是过硬的产品实力,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种以用户为中心、快速响应的迭代能力。请放心,我会将今天所见所闻整理成详细报告,如实向总部传达‘膳时记’的合作价值。”

安德鲁适时点头补充道:“兰斯说得没错。从产品细节到整体运营思路,这次考察确实收获颇丰。我们会确保总部充分了解项目的优势。”

苏浩泽面带微笑,从容回应:“兰斯先生、安德鲁先生,非常感谢二位对‘膳时记’的认可。您的肯定对我们团队是莫大的鼓励。”说着,他与身旁的赵明生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

赵明生随即笑着地接话:“谢谢您和团队给予的高度评价。我们十分重视这次合作机会,也期待能够跟贵公司携手共进。”

“苏先生,像您这样年轻却具备如此清晰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实在难得。我真的非常看好‘膳时记’的未来,也衷心期待能与您合作。”

苏浩泽谦逊地微微颔首:“兰斯先生过奖了。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为项目倾注了心血。我们也相信,若有幸与贵公司合作,必将能携手创造更多价值。”

临别之际,双方在融洽的氛围中交换了联系方式。

一切暂告一段落。

接下来便是静心等待兰斯将考察报告呈给公司,等待最后的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