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呆萌萝莉总裁的隐婚虐恋 > 第426章 她说的话,长成了树

第426章 她说的话,长成了树(2 / 2)

“悦坊”不能只困在这座山里,更不该依赖一口老灶。

从今往后,它要流动起来,走进村落、校园、孤岛、边陲;它的火种不该由一人守护,而应散作星火,燎原于千万人心中。

消息传开时,村里人起初不信。

“不做了?陆先生疯了吧?”

“那可是祖传的手艺!”

“你看看老太太们,哪个不是靠这口糖压住心口那股闷气的?”

可当他们看见陆寒亲手将灶膛里的火一点点熄灭,又亲自熬完最后一锅糖时,所有人沉默了。

那一锅,他破例没加任何现代仪器调控温度,全凭手感与记忆。

火候跳跃,糖浆翻滚,焦香混着清甜,在清晨的冷空气中层层荡开,仿佛唤醒了整座山脉沉睡的味觉神经。

开锅那一刻,全村人都来了。

孩童踮脚张望,老人拄拐缓行,连常年闭门不出的陈阿婆也让人推着轮椅来了。

她曾是苏悦初来时第一个尝糖的人,那时她说:“这甜,不像糖,倒像有人在我心里轻轻抱了一下。”

陆寒一勺一勺舀出琥珀色的糖浆,倒入模具,冷却成型,再亲手递到每个人手中。

轮到村口那位总坐在石墩上的老太太时,她颤抖着接过糖块,放入口中,闭上眼,久久未动。

忽然,两行浊泪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滑落。

“这味儿……跟我嫁人那天我妈熬的一模一样。”她喃喃道,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她说,甜要慢火出,日子也要慢慢过……我忘了几十年了,可这一口,全回来了。”

陆寒望着她,眸色深沉。

他点点头,嗓音低哑却清晰:“不是我熬得准,是你们记得真。”

人群静了下来。

那一刻,没人觉得这是结束。

反而像一场久违的重逢——与亲人、与童年、与那些以为永远丢失的情感碎片。

当晚,灶台彻底熄火。

陆寒跪坐在灶前,亲手拆下灶膛深处尚未冷却的余烬,小心分装进一百个拳头大小的陶罐。

每个罐子都贴了标签:西北戈壁小学、西南苗寨妇女合作社、东北康复中心……那是“悦坊”首批流动研学点的名字。

年轻学徒们排成长队,一一接过陶罐,如同接过某种无声的誓约。

没有人说话,只有风穿过屋檐,吹动墙上那幅泛黄的照片——照片里,苏悦扎着马尾,站在黑板前笑着讲课,身后孩子们举着玻璃瓶装的糖,笑容灿烂如光。

萌萌最后一个上前。

他没接陶罐,只是轻轻抱住陆寒,声音很轻:“爸,她要是知道这些,一定会哭吧?”

陆寒拍了拍他的背,没回答。

但他眼底闪过一丝柔软,像是冰层裂开一道缝,透进了春汛。

三天后,第九灶台纪念馆迎来一场意外。

清明前夕,细雨如织。

馆员例行检查展柜时惊觉——那颗被玻璃罩封存多年、号称“永不融化”的温热苦糖,表面竟冒出一丝嫩绿芽苗!

纤细如发,却倔强挺立,在聚光灯下微微颤动。

植物学家紧急介入,最终鉴定为罕见共生现象:糖体内部长期蕴藏的活性微生物,与某次展览时飘入的一粒梨花粉结合,在恒温恒湿环境中竟催生出类生命结构。

网友炸了。

#信念之芽 登上热搜榜首。

有人说是奇迹,有人说是执念成真,还有人说:“舌头记得的味道,土地真的学会了。”

直播镜头对准那颗生芽的苦糖时,萌萌站在展台前,神情平静。

他只说了一句:“舌头记得的,土地也会学。”

话音落下,弹幕瞬间刷屏。

而就在春分清晨,陆寒独自登上苏悦当年支教时住过的山顶小屋。

山路难行,积雪未化。

推门时木轴发出吱呀一声,扑面而来的是尘埃与寂静。

屋里陈设如旧:一张床板,一张书桌,墙角堆着几本翻烂的教材。

桌上积尘厚重,唯有一只粗陶碗干干净净,盛着半块干硬发黄的糖块——显然是近年有人定期供奉,且从未中断。

他没碰它。

只是静静看了许久,转身下山。

脚步刚踏出门槛,忽听身后“啪”一声轻响。

回头望去,屋檐悬挂的冰凌坠地碎裂,阳光趁势涌入,洒在陶碗之上。

那半块糖正在缓缓融化,糖水沿着碗沿滴落,渗入地板缝隙,悄然流入泥土深处。

同一时刻,南方某城市一所普通小学的角落。

一个小女孩蹲在花盆前,小心翼翼将一粒自制的苦糖埋进土里。

她哼着跑调的童谣:“妈妈说,不说谎,但可以温柔……”

身旁的老师微笑着注视她,黑板上方写着本周班级主题:

“我们不说谎,但我们学会温柔。”

风起时,窗外槐树轻摇,一片花瓣飘落讲台。

而在千里之外的巡回展览车上,那本被八层笔迹覆盖的《秘方手册》正静静躺在防潮箱中,准备送往下一站城市。

车窗外,乌云悄然聚拢,雨意渐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