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糖灰里开出的花(2 / 2)

短短七个字,像一把钝刀,缓慢地割开她多年筑起的职业外壳。

她不是没听过类似的话——十年前“还原本味祭”掀起风暴时,类似的控诉如雪片般飞来;可那时她还是改革派里的激进新星,如今却已是福利系统内部举足轻重的决策者。

权力让人沉默,也让人习惯性回避锋芒。

但这一次,她没有选择装作看不见。

“助理。”她忽然开口,声音冷静得近乎冷酷,“调取近三十六个月全省儿童福利机构‘营养补充剂’类目采购明细,加密通道传输至我私人终端。”

助理迟疑:“这……涉及跨区财政数据,需要三级审批。”

“用我父亲的名字申请临时权限。”苏怜眸光不动,“就说是为了‘下一代心理健康干预试点项目’做背景调研。”

她没说谎,也没说实话。

电脑屏幕亮起,一条条账目流水般滚动。

起初看似寻常:糖浆、维生素冲剂、蛋白粉……可当她将某几家偏远地区福利院的数据单独筛出,异常浮现了——同一品牌的情绪调节型代糖,连续十二个月超量采购,且配送记录显示“非冷链运输”,明显违背产品储存要求。

更诡异的是,这些机构上报的儿童摄入反馈均为“情绪稳定、睡眠改善”,可实地回访记录却寥寥无几,甚至有两所去年已因管理混乱被通报整改。

苏怜指尖在键盘上顿住。

她在等一个名字跳出来——那个曾主导“甜梦计划”的老专家,如今早已退居二线,隐居乡野。

当年他坚持“适度调控比放任更仁慈”,力推这种带有轻微镇静成分的代糖进入弱势群体膳食体系。

而苏悦,正是以一篇《论味觉操控与精神奴役》的万字长文,将其彻底钉上历史耻辱柱。

可现在,有人悄悄重启了这一切。

她没有报警,也没有发通稿。

曝光只会让链条转移,换一层皮继续运作。

她要的是根除,是让那些躲在制度缝隙里的“善意暴力”无处遁形。

三天后,一支名为“真味行动”的民间审计团队悄然成立。

由三位前食药监官员、两名独立记者和一位食品化学博士组成,打着“青少年饮食文化传承公益调研”的旗号,兵分三路奔赴目标区域。

而苏怜本人,则以学术顾问身份随行其中一所。

抵达当天,福利院院长满脸堆笑迎出门:“听说是要做营养评估?我们这边一直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苏怜只是微笑,目光扫过食堂角落那排密封铁罐——标签写着“特供型能量糖浆”,生产日期模糊不清。

走访持续五日。

他们采集样本、访谈护工、翻查残损的日志。

终于在一个雨夜,从一名离职护士口中撬开了缺口:

“那种糖……吃了确实安静。哭闹的孩子半小时内就困了,可醒来眼神空得很。有次我问一个小女孩为什么总咬手指,她说‘怕自己忘了疼’。”

苏怜坐在昏黄灯下,笔尖微微颤抖。

第六日清晨,她们带着微型摄像机重返主院。

院长被请到会议室,镜头开启前还在辩解:“我们也心疼啊!可那么多孩子,吵起来根本管不住!我们也是为了让他们少受点苦!”

“那你有没有问过,他们为什么哭?”苏怜终于开口,语气轻得像一片叶落下,却重重砸在所有人耳膜上。

院长张了张嘴,脸色骤白,嘴唇哆嗦着,终是一句话也说不出。

视频未公开,证据却被完整封存。苏怜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开始。

而在千里之外的山村,陆寒正蹲在旧教室的泥地上,一铲一铲清理塌陷的墙角。

春雨连绵,土墙受潮剥落,露出内里埋藏多年的木梁。

他本想加固结构,却不料在砖缝深处摸到一张焦黑残页——纸张边缘蜷曲碳化,中间却奇迹般保留了一小块清晰字迹。

那是苏悦的手写体。

【糖析共振频率:37.2c时分子链断裂临界点 → 触发记忆唤醒机制】

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陆寒怔住,呼吸几乎停滞。

十年守灶,他以为自己是在守护一段真相,可这一刻他才明白——她留给他的从来不是科学,而是爱的密码。

那些熬糖的温度、火候、节奏,原来都是她思念的刻度。

他小心翼翼将残页带回小院,请村里老师傅用非遗工艺装裱,框边选用梨木——她最爱吃的梨花糖就是用这种木柴慢焙而成。

当晚,他把相框挂在灶台正中央,正对着那口铜锅的残骸。

油灯映照下,纸面泛着微光,仿佛仍有体温。

子时刚过,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群背着登山包的年轻人冒雨到来,领头的女孩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笑着说:“我们是从b站看到‘舌尖显灵’那段视频来的……有人说,顺着梨香走,能找到最真的味道。”

陆寒不语,只端出一盘温热的梨花糖。

“锅要热,人得诚。”他说,“想留下,就得学会熬出自己的苦。”

学生们围坐一圈,火苗跳跃,映着一张张年轻而炽热的脸。

谁都没注意到,在远处山道上,一道瘦小身影默默伫立良久,最终转身离去——那是程远。

他手里攥着一张照片:福利院孩子第一次尝到真正蜂蜜糖时咧嘴大笑的模样。

而就在第九灶台纪念馆修缮完成的夏至前夕,一场暴雨突袭山村。

雷鸣电闪中,展馆屋顶漏水,工作人员紧急抢救文物。

当他们打开陈列柜,准备转移那颗象征性的“温热苦糖”时,却发现它不仅未融化,反而散发出淡淡的梨香,宛如复苏。

监控回放显示:凌晨两点十七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跪拜于展柜前,久久不起。

离去时,轻轻对着玻璃呵出一口气,唇形似在低语。

网友疯传:“这是苏悦在回应。”

萌萌转发照片,仅配一句:

“她说的话,还没说完。”

风起云涌,火种已播。

而在研学营开营首日的清晨,晨雾尚未散尽,营地中央的铜锅已燃起第一缕火苗。

两名学生站在灶前,一人手持非遗申报书,一人紧握开源配方表,眼神交错,火花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