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忽然笑了,眼里却涌上滚烫的泪。
他曾以为自己是在拯救世界——用记忆重构技术抹平童年阴影,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
可现在他才明白,真正的治愈,从来不是删除痛苦,而是教会人如何带着伤疤继续前行。
而他,亲手参与了这场以爱为名的暴行。
“有些技术,不该存在第二次。”他低声说,像是对谁忏悔,又像是对自己判刑。
下一秒,他十指翻飞,黑入包装系统的底层协议。
防火墙层层崩解,权限逐级接管。
屏幕上弹出倒计时:【最终封装程序启动,剩余时间00:05:00】
程远冷眼盯着进度条,猛地敲下回车。
“替换开始。”
刹那间,流水线上的五彩糖果骤然变色——原本晶莹剔透的“幸福糖”表面泛起灰褐斑驳,宛如焦糖烧糊。
每一颗都被注入了一种由天然苦味素与微量神经反馈剂合成的新物质,入口即苦,久久不散。
更关键的是,每一张糖纸上,自动印上了一个黑色二维码。
扫码后,页面跳转至一个名为“民间创伤档案馆”的加密网站。
里面收录了上千段真实口述:有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在福利院啃着冷馒头长大;有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躲在厕所哭到失声;有母亲在产后抑郁中挣扎求救却被斥为“矫情”……
这不是虚构的故事集,而是被体制过滤掉的“不合格记忆”。
程远深吸一口气,将原始数据库彻底清空。
所有关于母性情绪模型、共情算法优化、儿童心理驯化路径的研究资料,在服务器深处化为虚无。
“对不起……”他喃喃道,一拳砸向主控终端。
金属外壳应声凹陷,火花四溅。
“我曾以为科学能救所有人。”
但他错了。
真正的救赎,不在代码里,而在人心中。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首都清晨微亮。
苏怜一身素黑西装,立于国务院督查组门前。
她手中文件夹沉甸甸的,里面是三个月来暗访取证的全部材料——包括跨国药企行贿记录、教育部门默许投放实验品的内部批文、甚至还有某院士私下宣称“未来社会需要温顺的公民”的录音。
“签了吧。”她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否则明天头条就是《国家资助‘情感操控’计划》。”
督查组长沉默良久,终于落笔。
查封令下达仅二十分钟,全国十三个重点城市同步行动。
特勤队伍突袭生产基地、物流中心、学校供应站,查获待发“幸福记忆补充剂”超六万箱。
镜头扫过仓库货架,那一排排色彩鲜艳的糖果盒,在强光下显得诡异而讽刺。
新闻发布会上,苏怜站在镁光灯中央,举起一颗外表粗糙、色泽暗沉的苦糖。
“今天我们不卖安慰。”她目光直视摄像机,一字一句,“我们卖诚实。”
台下寂静无声。
直到某个角落响起掌声,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最终汇成雷鸣。
而在这场风暴席卷全国的同时,无数普通教室里正悄然发生改变。
上千所学校自发响应网络倡议,举行“还原本味日”。
孩子们从书包深处掏出珍藏的“最难吃的糖”——奶奶熬过头的姜糖、爷爷自制的中药凉糖、妈妈试做失败的黑焦糖……他们围坐一圈,轮流讲述背后的故事:
“这是我妈坐月子时偷藏起来没舍得吃的。”
“我爸临终前最后喂我的,他说‘人生先苦才有甜’。”
“这颗糖是我捡垃圾换的,但我觉得比巧克力香。”
笑声与哽咽交织,教室成了最真实的疗愈之所。
没有人知道,这一切的起点,此刻正静静躺在基地第八灶台的废墟之下。
当所有人撤离之际,萌萌悄悄折返。
他穿过坍塌的廊道,避开即将引爆的结构节点,一步步走向那片埋葬过去的旧址。
月光透过裂缝洒下,照在一座无名石碑上——上面没有任何文字,只有深深浅浅的手掌印,像是无数孩子曾在此停留。
他蹲下身,用小手一点一点挖开泥土。
铁盒锈迹斑斑,打开时发出刺耳的“吱呀”声。
里面只有一张泛黄纸条,字迹温柔却坚定:
“如果有一天你成了灶神,别学我藏起来说话,要大声告诉世界——最苦的那口糖,才是妈妈最爱的孩子。”
风掠过耳畔,仿佛听见她的呼吸。
萌萌没有哭。
他只是小心翼翼地将纸条折成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早已融化的铜锅糖浆中。
火焰跳跃,映出他稚嫩脸庞上的决然。
糖船缓缓漂浮,随即被炽热吞没,化作一道金红轨迹升腾而起。
远处山林幽暗,夜色如墨。
可就在那一刻,点点微光自林间浮现。
提灯的孩子们正缓步走来,脚步轻柔,嘴里都含着一颗苦糖。
他们哼着一首跑调的童谣,歌声飘散在风里,像是某种古老仪式的召唤。
镜头缓缓拉远——
整片大地仿佛被点燃,星火连成一片燎原之势。
而在某间偏僻小屋的灶台上,那一锅梨花糖仍在慢火炖煮,蒸汽袅袅升腾,缠绕成一句无人听见、却永不冷却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