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呆萌萝莉总裁的隐婚虐恋 > 第386章 谁把沉默熬成了光

第386章 谁把沉默熬成了光(1 / 2)

北方的风,刮得比刀还利。

夜已深,山村口那座重建不过七日的讲堂静静矗立在月色下,外墙斑驳却透着温润的光泽。

老砖含萤,糖液渗骨,像是时间埋下的伏笔,终于等来了月圆来点火。

陆寒站在“月读屋”门前,黑色大衣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

他没进去,只是仰头望着那面墙——此刻,墙面正泛起一层微弱却清晰的冷光,如同呼吸般明灭。

光影流转间,一个身影缓缓浮现: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穿着洗旧的连衣裙,蹲在地上教孩子们画太阳,笑得眉眼弯弯。

是苏悦。

她转身,面对镜头,唇瓣轻启。

“你们来了。”

三个字,没有声音,却像一记重锤砸进百余人的心底。

现场一片死寂,唯有啜泣声此起彼伏。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攥着拐杖,颤巍巍地往前挪了一步,伸手想去触碰那虚影,指尖离墙三寸时又顿住,仿佛怕惊扰了什么。

陆寒闭了闭眼。

他知道科学怎么解释——糖分与矿物结晶在特定湿度和光照角度下产生冷光反应,影像源自当年糖液渗透墙体时携带的有机信息残留,再经环境条件激发重现。

逻辑闭环,证据确凿。

可当他看到苏悦笑起来时眼角那颗小痣微微跳动,当投影里她忽然偏头看了这边一眼,仿佛穿越时空认出了他……那一刻,他宁愿科学是错的。

他转身走进临时搭建的检测站,程远正盯着光谱仪数据发怔。

“这不是简单的物理显影。”程远声音沙哑,“我们采集了三十名在场者的情绪波动曲线,发现他们脑波频率在影像出现瞬间高度同步——这不是被动观看,是集体共感。我把它叫做‘记忆显影律’:极端情感一旦注入物质载体,在特定条件下能反向激活观察者的意识共鸣。”

陆寒沉默片刻,问:“能复制吗?”

“已经在尝试了。”程远递过一份城市心声亭的监控报告,“上周末,一对失独夫妇在雨夜里待了四个小时,低声讲他们女儿临终前说的话。第二天清晨,亭壁出现了字迹——‘爸爸妈妈,我不疼了’。笔迹比对吻合度98.6%。”

陆寒眸色一沉。

“是心理暗示?还是幻觉?”

“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涂层没有预设文字模板,也无法远程操控。更奇怪的是……”程远顿了顿,“每个出现回应的心声亭,都曾有苏悦停留记录。她在不知情中,把自己的‘情绪频段’种进了这些地方。”

陆寒猛地攥紧拳头。

她走了三年,却仍以另一种方式活着——藏在砖缝里,融在糖核中,刻进人心最不敢触碰的角落。

而他们的儿子,正在继承这一切。

萌萌高烧第三天,体温终于回落。

孩子昏睡中不停念叨:“柠檬汁三分之二,低温慢熬……乳化剂用槐豆胶替代……ph值控制在5.4……”

陆寒起初以为是胡话,直到他翻出尘封档案——那是苏悦25岁时未发表的一组实验笔记,题为《基于味觉通路的情绪干预模型》。

其中一条配方参数,与萌萌呓语完全一致。

是遗传?还是某种更深层次的连接?

他连夜删除所有录音文件,对外宣称孩子只是在背童话故事。

可心底早已掀起惊涛骇浪——这不只是金手指的延续,是苏悦留下的火种,在血脉中重新点燃。

几天后,萌萌亲手做出一颗淡紫色软糖,晶莹如露珠。

志愿者试吃反馈陆续传来:“好像有人轻轻抱了我一下。”“十年没做过的梦,昨晚回来了。”“我终于敢对我妈说‘我想你了’。”

陆寒将这款糖命名为“释语”,列为基金会最高级别心理援助物资,标签只有一行字:“送给说不出口的人。”

他站在仓库窗前,看着工人们小心翼翼封装每一盒糖,忽然想起那个未曾发出的短信——“你说过甜是防腐剂,可我觉得,它是重启键。”

原来她早就算到了一切。

此时,一封加密邮件悄然送达他的终端:

【全国默语教师培训会将于下周召开,主办人:苏怜。

参会者需提前提交基础心理评估表及一段匿名语音日记。】

附件末尾附了一句不起眼的备注:

【请每位讲师准备一张空白卡片,尺寸10x15厘米,材质不限,用于现场教学互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