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区全景介绍
溧水区隶属于江苏省南京市,地处南京南部,东与常州市溧阳市接壤,南与马鞍山市高淳区、宣城市郎溪县毗邻,西与江宁区相连,北与句容市交界,地形以平原、岗地为主,南部有石臼湖、固城湖等湖泊湿地,北部多低山丘陵。全区总面积1067.26平方千米,下辖5个街道、3个镇,截至2024年末常住人口56.8万人,是南京南部生态屏障、现代农业基地与新兴产业集聚区,兼具“水乡湖韵”的生态之美与“千年古邑”的历史底蕴。
行政区划及街道(镇)简介
永阳街道
永阳街道位于溧水区中部,是溧水区的行政、商业核心,曾为溧水县政府驻地。核心产业以现代服务业、都市型工业和文化旅游为主,区域内有万辰广场、通济街步行街等商业载体,同时依托溧水城隍庙、状元坊等历史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标志资源有溧水城隍庙文化街区(复建明清风格建筑群)、状元坊公园、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部区域),交通便捷,南京地铁S7号线(宁溧城际)穿境而过,永阳大道、秦淮大道等主干道贯穿,多条公交线路连接区内其他街道及江宁区。
柘塘街道
柘塘街道地处溧水区北部,紧邻江宁区,是溧水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域,也是南京南部先进制造业高地。核心产业以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主,溧水经济开发区内聚集了比亚迪、欣旺达等龙头企业,同时保留少量生态农业(如蔬菜种植)。标志资源有溧水经济开发区展示中心、柘塘老街(明清建筑遗存)、东屏湖(部分区域),交通上,南京地铁S7号线途经,G104国道、宁宣高速贯穿,自驾经江宁大道可快速抵达南京主城。
东屏街道
东屏街道位于溧水区东部,东与句容市接壤,因境内东屏湖得名,是溧水区生态旅游与临空产业融合发展的街道。核心产业以临空物流(依托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溧水片区)、生态旅游(东屏湖、大金山风景区)和特色农业(草莓、葡萄种植)为主,境内有大金山国防园、东屏湖旅游度假区。标志资源有东屏湖旅游度假区、大金山风景区(含国防教育基地)、东屏草莓园,交通方面,S246省道贯穿,公交连接永阳街道及句容市,自驾经宁杭高速可抵达。
石湫街道
石湫街道地处溧水区西部,西与江宁区、马鞍山市博望区毗邻,是溧水区文旅产业特色街道,因江苏广电石湫影视基地而闻名。核心产业以影视文旅、现代农业(水稻、花卉种植)和装备制造为主,境内有江苏广电石湫影视基地、石湫湖旅游度假区,同时发展苗木、花卉种植。标志资源有江苏广电石湫影视基地(《金陵十三钗》取景地)、石湫湖、玫瑰园,交通上,南京地铁S9号线(宁高城际)穿境而过,G235国道贯穿,公交连接永阳街道及江宁区。
洪蓝街道
洪蓝街道位于溧水区南部,南与石臼湖接壤,是溧水区“美食+生态”特色街道,以“洪蓝玉带糕”“石臼湖大闸蟹”闻名。核心产业以生态旅游(石臼湖、无想山南部区域)、特色农业(水产养殖、果树种植)和食品加工(玉带糕、蜜饯)为主,境内有石臼湖湿地、傅家边科技园。标志资源有石臼湖湿地公园、傅家边科技园(赏花采摘)、洪蓝老街,交通方面,S123省道贯穿,公交连接永阳街道及高淳区,自驾经宁高高速可抵达。
白马镇
白马镇地处溧水区东部,东与常州市溧阳市接壤,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域,也是溧水区现代农业标杆镇。核心产业以现代农业(优质水稻、蓝莓、黑莓种植)、农产品加工(果蔬深加工)和生态旅游为主,境内有南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白马湖旅游度假区。标志资源有南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展示中心、白马湖、周园(明清文化建筑群),交通上,S341省道贯穿,公交连接东屏街道及溧阳市,自驾经宁杭高速可抵达。
晶桥镇
晶桥镇位于溧水区南部,南与马鞍山市高淳区、宣城市郎溪县毗邻,是溧水区生态农业与红色旅游重点镇。核心产业以生态农业(茶叶、板栗种植,畜禽养殖)、红色旅游(李巷村)和矿产加工为主,境内有李巷红色旅游区、晶桥竹海。标志资源有李巷村(新四军苏南抗日根据地中心)、晶桥竹海、中山湖(部分区域),交通方面,S246省道贯穿,公交连接洪蓝街道及高淳区,自驾经宁高高速可抵达。
和凤镇
和凤镇地处溧水区西南部,南与马鞍山市高淳区接壤,西临石臼湖,是溧水区滨湖生态与水乡文化特色镇。核心产业以水产养殖(石臼湖大闸蟹、青虾)、生态旅游(石臼湖西岸、三叶园林)和粮食种植为主,境内有石臼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三叶园林景区。标志资源有石臼湖西岸风光带、三叶园林(苗木景观)、和凤老街,交通上,S123省道贯穿,公交连接洪蓝街道及高淳区,自驾经宁高高速可抵达。
历史与文化脉络
历史沿革
- 古代时期:溧水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境内发现薛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为南京地区最早的原始聚落遗址);春秋时期属吴国,后归越国,战国时期属楚;秦统一后属会稽郡溧阳县;西汉时期设溧阳县,治所在今溧水区境内,为溧水地区最早的行政建置;三国东吴时期属丹阳郡;西晋至南北朝,境内先后属丹杨郡、义兴郡,逐步形成集镇;隋唐时期,公元598年设溧水县,属蒋州,“溧水”之名沿用至今;明清时期,溧水县属江宁府(应天府),为南京南部重要的粮食产区与交通节点,永阳、洪蓝等地因水运兴盛,成为商贸集镇。
- 近现代时期:清末民初,沪宁铁路、宁杭公路建成,带动柘塘、永阳等地工商业发展;1912年民国建立后,溧水县属江苏省金陵道;抗日战争时期,境内是新四军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李巷村曾为新四军苏南行政公署、溧水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留下大量红色遗迹;1949年后,溧水县先后属苏南行署区、镇江专区、常州专区、镇江地区;1983年,溧水县划归南京市;2013年,溧水县撤县设区,成立南京市溧水区;21世纪以来,依托溧水经济开发区、南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溧水区逐步发展为南京南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农业核心区,同时大力开发无想山、石臼湖等生态旅游资源。
文化特色
- 红色文化:溧水区是新四军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有李巷红色旅游区、大金山国防园等红色资源。李巷村被誉为“苏南小延安”,1941年至1945年,新四军在李巷建立苏南抗日根据地,留下新四军司令部、兵工厂、医院等遗迹,现建有李巷纪念馆、抗日文物陈列馆;每年清明节、建党节,当地会组织红色祭扫、抗日故事宣讲活动,传承新四军“铁军精神”,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 非遗文化:拥有多项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洪蓝玉带糕制作技艺”“溧水吆喝”“石湫民歌”。“洪蓝玉带糕”制作技艺始于清代,以糯米、白糖、芝麻、核桃等为原料,经多道工序制成,糕点形似玉带,香甜软糯,2009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溧水吆喝”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农耕、商贸活动中创作的口头艺术,如叫卖声、劳动号子,生动反映了溧水民俗生活,现仍在民间传承。
- 水乡文化:依托石臼湖、固城湖等湖泊湿地,形成独特的水乡文化。和凤镇、洪蓝街道等滨湖区域保留有水乡民居(白墙黛瓦、临水而建)、渔船、渔网等水乡元素,当地居民仍保留捕鱼、采菱等传统生活方式;每年秋季举办“石臼湖大闸蟹文化节”,展示水乡水产文化,同时开展龙舟赛、渔歌表演等活动,传承水乡民俗。
历史人物与遗址
历史人物
- 周处:西晋时期名将、大臣,祖籍义兴郡阳羡(今宜兴),曾在溧水地区活动。周处年轻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后改过自新,留下“周处除三害”的典故(除南山白额虎、长桥蛟龙及自身恶习),其知错能改的精神流传千古;相传周处曾在溧水斩蛟,境内留有“周处斩蛟台”遗迹,为溧水历史文化增添了传奇色彩。
- 颜真卿:唐代着名书法家、政治家,曾任昇州(今南京)刺史,期间曾巡视溧水,留下题咏。颜真卿擅长楷书,书法风格雄浑大气,被誉为“颜体”,他在溧水期间倡导文化教育,推动当地文风发展,现溧水城隍庙内保留有颜真卿题刻的碑记,为溧水文化遗产增色。
- 陈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四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溧水李巷村领导苏南抗日斗争。1943年,陈毅在李巷主持召开新四军苏南根据地重要会议,部署抗日游击战争,动员群众参与抗日,巩固了苏南抗日根据地,其抗日事迹在溧水民间广为流传,李巷村建有陈毅同志旧居,供游客缅怀。
- 巫恒通:抗日民族英雄,溧水人,曾任溧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1年,巫恒通在与日军作战中被俘,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绝食殉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现溧水建有巫恒通烈士纪念馆,其事迹被列入溧水红色教育教材,激励后人铭记历史。
历史遗址
- 薛城遗址:位于永阳街道薛城村,距今约6000年,是南京地区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聚落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内发现有居住区、墓葬区、灰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陶器(如红陶、黑陶)、石器(如石斧、石锛)、骨器(如骨针、骨锥),展现了当时先民的农耕、渔猎与制陶生活,现建有薛城遗址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是研究长江下游史前文明的重要场所。
- 溧水城隍庙:位于永阳街道城隍庙文化街区,始建于唐代,历经多次修缮,现存建筑为2018年复建的明清风格建筑群,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是古代祭祀城池守护神的场所,复建后的建筑群沿中轴线分布山门、仪门、大殿、后殿,配套有东西厢房、戏台,殿内展示溧水历史文物与民俗文化;街区内还有状元坊、通济桥等历史遗迹,再现了溧水明清时期的市井风貌,现作为文化景点对游客开放。
- 李巷红色遗址群:位于晶桥镇李巷村,年代为抗日战争时期(1941-1945年),是新四军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核心遗址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群包括新四军苏南行政公署旧址、溧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陈毅同志旧居、巫恒通烈士旧居、新四军兵工厂遗迹等,保留了大量抗战时期的实物(如武器、文件、生活用品),现建有李巷纪念馆,展示新四军抗日事迹,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对公众开放。
- 周园:位于白马镇,是集明清文化、古建筑与收藏于一体的私人文化园区,园内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亭台楼阁、祠堂、民居),均从各地迁建而来,风格各异,展现了明清建筑艺术;同时收藏有木雕、石雕、瓷器、玉器等数千件文物,其中“千佛廊”“百床馆”最为着名,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文化旅游景点对游客开放,吸引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 石臼湖古堤:位于洪蓝街道、和凤镇石臼湖沿岸,始建于宋代,历经明清修缮,是石臼湖重要的水利设施遗址,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堤全长约20千米,采用砖石砌筑,用于防洪、挡潮,保护沿岸农田与村庄,见证了溧水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现部分古堤仍在使用,周边配套有滨湖步道,游客可漫步古堤,欣赏石臼湖风光,感受古代水利文化。
必游景点
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
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永阳街道、洪蓝街道交界处,是集森林生态、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南京后花园”之称。核心亮点是“原生态森林+人文遗迹”:自然方面,公园总面积2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有松树、柏树、枫树等多种树种,山间有无想湖(湖面平静,湖水清澈)、溪流、瀑布(如无想瀑布),春季樱花、桃花盛开,夏季绿荫蔽日,秋季红叶满山,冬季雪景迷人;人文方面,公园内有无想寺遗址(始建于唐代,为佛教古寺)、摩崖石刻(唐代题刻)、天池(古水利设施)等遗迹。体验项目包括沿森林步道徒步吸氧(有多条线路,如无想湖环线、天池步道)、在无想湖骑行或垂钓、登山顶观景台俯瞰公园全景、参观无想寺遗址了解唐代佛教历史、春季赏樱花(樱花谷)、夏季避暑纳凉、秋季赏红叶、冬季观雪景,部分区域可开展露营、野餐活动。适合人群广泛,自然爱好者可享受森林生态,户外徒步者可挑战不同难度步道,亲子家庭可在湖边休闲,情侣可在林间漫步,是南京周边亲近自然的首选之地。
李巷红色旅游区
李巷红色旅游区位于晶桥镇李巷村,是集红色教育、历史展示与乡村体验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苏南小延安”。核心亮点是“新四军抗战历史+乡村风貌”:历史方面,旅游区保留了新四军苏南行政公署旧址、溧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陈毅同志旧居、巫恒通烈士旧居等13处红色遗迹,建有李巷纪念馆,展示新四军抗日文物(如武器、文件、生活用品)与历史照片,通过实景还原、多媒体互动等方式再现抗战场景;乡村方面,李巷村保留江南传统民居,白墙黛瓦,村口有古槐树、古井,村民仍保留传统生活方式,可体验乡村农家菜、手工制茶等。体验项目包括参观红色遗迹了解抗战历史、听讲解员讲述新四军故事、在李巷纪念馆参与互动体验(如模拟电报发送、穿戴抗战服装)、品尝乡村农家菜(如新四军饭、土鸡汤)、春季赏村口油菜花、秋季参与秋收体验(如割水稻)。适合人群包括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学生团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爱好者(了解抗战史)、亲子家庭(带孩子感受红色文化),是南京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石臼湖湿地公园
石臼湖湿地公园位于洪蓝街道、和凤镇石臼湖沿岸,是集湖泊湿地、生态观光与候鸟保护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有“南京天空之镜”之称。核心亮点是“原生态湿地+候鸟景观”:湿地方面,公园总面积1066.67公顷,有芦苇荡、沼泽、浅滩等湿地景观,春季芦苇发芽,夏季荷花绽放,秋季芦花纷飞,冬季湖面结冰(部分区域);候鸟方面,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大量候鸟(如天鹅、大雁、野鸭)在此越冬,最多时达数万只,是长江下游重要的候鸟栖息地。体验项目包括沿滨湖步道徒步观鸟(配备观鸟台与望远镜)、乘坐游船游览湿地(欣赏芦苇荡与候鸟)、在观景台拍摄“天空之镜”(湖面倒映天空,景色绝美)、春季赏荷花(荷花塘)、秋季赏芦花、冬季观候鸟,同时可参观湿地科普馆了解湿地生态知识。适合人群以生态爱好者、鸟类观测者、摄影爱好者为主,适合秋季赏芦花、冬季观候鸟,或春季踏青,是南京周边小众且风景优美的生态景点。
江苏广电石湫影视基地
江苏广电石湫影视基地位于石湫街道,是集影视拍摄、文化体验与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景区,曾是《金陵十三钗》《摆渡人》等影视剧的取景地。核心亮点是“影视场景+沉浸式体验”:基地内保留有民国建筑群(如民国街道、教堂、学校、公馆)、江南水乡场景(如古桥、码头、民居)、战争场景(如战壕、碉堡)等影视拍摄布景,风格多样,充满“影视氛围感”;同时设有影视体验项目,如角色扮演(穿戴影视服装拍照)、模拟拍摄(体验影视制作流程)、观看影视特效表演。体验项目包括参观影视拍摄场景(寻找影视剧同款打卡点)、穿戴民国服装或古装拍照(民国街道、水乡场景最出片)、参与模拟拍摄(如拍摄短视频、微电影)、观看影视特效表演(如爆破、威亚展示)、春季赏基地内的樱花与油菜花、秋季参与影视文化节活动。适合人群以文艺青年、摄影爱好者、影视迷、亲子家庭为主,情侣可拍摄影视风格情侣照,带孩子可体验影视制作乐趣,是南京网红打卡地之一。
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