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第一次去米国(1 / 2)

马芸环视一周,目光从每一位高管脸上扫过。

偌大的会议室里鸦雀无声,众人或是低头翻看文件,或是双眼放空望着空气,就是没人与他对视。

这让他脸上原本洋溢着的激情渐渐凝固,嘴角笑意也慢慢敛去。

蔡重信作为公司二把手,此刻处境最为微妙。

他知道在这个敏感议题上公开反对只会让马芸下不来台,但又不愿违心附和。

他不动声色地朝坐在对面的运营总监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即会意。

“马总,”运营总监清了清嗓子:“这批卖家都是因为售假而被淘宝抛弃的。”

“如果引入聚划算平台,恐怕会影响我们的品牌形象,甚至可能引发监管风险...”

马芸没等他说完就抬手打断:“我们做的是平台生意,卖家卖什么那是他们的经营自由,再说——”

他放缓语速,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些商品都能正常穿戴使用,质检报告也都齐全,凭什么说是假货?现在连监管部门都没有明确定义,我们何必故作清高?”

会议室里的高管们交换着眼神,明白马芸是铁了心要打政策擦边球。

将这些被淘宝“抛弃”的商家全部收归聚划算麾下,默许甚至鼓励他们售假。

可以想象,这些走投无路的卖家必定会将聚划算视为最后的救命稻草,竭尽全力在此开疆拓土。

而他们的蓬勃发展,将直接转化为平台的成交量、用户流量等指标飙升。

更妙的是,这会成为“聚划算”独一份的生意。

今后所有想买“超高性价比”国际大牌的消费者,都不得不来聚划算。

尽管这个方案在道德层面令人如鲠在喉,但不得不承认。

从纯商业角度考量,这确实是让聚划算快速缩小与淘宝差距的绝妙策略。

假货利润空间很大,再结合当前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这个灰色赛道注定会长期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巨大的利润诱惑会不断吸引新的玩家涌入,而淘宝的严格封杀政策,恰恰让这些卖家无处可去。

最终,他们只能像潮水一般涌向聚划算。

只要这个口子一开,平台就会源源不断地吸纳这些“新鲜血液”,形成独特的生态壁垒。

此消彼长之下,未来的电商格局,或许真的会因此改写。

想到这里,在座高管们的眼神渐渐变了。

他们互相交换着目光,原本紧绷的表情开始松动,甚至有人微微点头,准备“勉为其难”地接受这个决定……

然而,就在这一刻——

“我反对!”

一道清冷的声音骤然划破会议室的沉寂。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转向声音的来源——阿里产品开发负责人,陆兆禧。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理想主义者,特别是互联网这个较为年轻的行业,多的是一腔热血投身这个行业的理想主义者。

这位年轻的互联网人眼神坚定,语气毫不退让:“淘宝已经率先做出表率,如果我们反过来纵容售假,阿里的名声就彻底毁了!”

“淘宝表率”“纵容售假”“企业名声”——这三个词像三把锋利的刀,狠狠扎进在座每个人的心里。

马芸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他之前一直都没把话说明白,甚至对“售假”定义都给予反驳,公司骂名这方面更是提都没提,

就是刻意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不点破,不承认,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大家心照不宣,然后一起去做这件明显利大于弊的事情。

就像一群饥肠辘辘的旅人,路过一片菜地时,看到鲜嫩水灵的黄瓜。

没人敢第一个伸手,但只要有人带头说一句:“摘根黄瓜解解渴吧。”

其他人立刻就会默契地跟上,吃得津津有味,谁也不会煞风景地提“偷”这个字。

可现在,陆兆禧偏偏要把这层遮羞布撕开。

马芸眼神骤然冷了下来,在他看来陆兆禧年纪轻轻却不知变通、为人死板。

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如果不是技术过硬,阿里产品一直都是他负责开发维护,马芸真想让对方立刻滚蛋。

他强压着胸中翻腾的怒火,冷着脸问道:“陆总监,我问你,现在聚划算最缺的是什么?”

“用户。”陆兆禧不假思索地回答。

“很好。”马芸嘴角扯出一丝冷笑:“那你说说,同样的商品,同样的价格,你当消费者会选淘宝还是聚划算?”

“这......”

“照实说。”

陆兆禧喉结滚动了一下,在众人注视下艰难地吐出两个字:“...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