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刻意放慢语速,心里已经隐约猜到了陈天的意图。
“我想要这家公司的专利技术和设备。”陈天单刀直入:“有办法操作吗?”
电话那头短暂的沉默。
熊晓鸽的猜测得到了证实,他听懂了陈天的潜台词,让他拿‘世大半导体’的技术和设备来换橙天的股份。
世大半导体的技术资产,正是陈天给张如京准备的“见面礼“。
也是切断往后专利侵权隐患让张如京无后顾之忧的重要一步,况且里面还有大量的半导体行业人才和设备,陈天对此势在必得。
这段半导体行业的恩怨,熊晓鸽再清楚不过:
1997年,张如京带着德州仪器的人才和经验在台岛创立世大半导体。
短短三年,这个后起之秀就蚕食了台积电30%的市场份额。
台积电张中谋坐不住了,很快找上门来,提出要收购世大,可张如京想把世大建起来迁到华夏去,自然不肯卖公司。
张如京的拒绝并没有让张中谋放弃,趁着张如京出差之际,他以高出市值9倍的50亿美元天价,说服其他股东完成了“偷袭式”收购。
当张如京回到公司时,迎接他的是已成定局的收购协议。
就在他黯然收拾办公室时,张中谋出现了,这位行业教父深知张如京的价值,提出优厚条件挽留。
“我可以留下,”张如京开出条件:“但必须在大陆建厂。”
张中谋表面应允,却屡屡推诿。
终于看穿真相的张如京拍案而起:“你不去,我去!“
“你敢走,10亿股份作废!”张中谋的威胁在身后响起。
张如京头也不回地甩上门,从此与台积电分道扬镳。
这段往事在熊晓鸽脑海中快速闪回,他深吸一口气:“老弟,这事...确实有操作空间,不过,咱们得好好筹划。”
“我有个釜底抽薪的计划。”陈天早有准备,听到熊晓鸽愿意帮忙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这事儿陈天去谈,给台积电一百亿美元都收购不了世大,但让代表IDG的熊晓鸽去谈,绝对会事半功倍。
“愿闻其详。”熊晓鸽闻言精神一振,也想看看这位产品天才,在商业手段上的火候。
“老哥可以先在开曼注册一家半导体公司,以在美建厂的名义,向台积电收购世大的'落后'设备和技术。”陈天娓娓道来。
“妙!”熊晓鸽立即会意:“这个注册地也选的很好,既规避了米国或者台岛干涉的政治风险,又不会引起张中谋的警觉。”
陈天接着补充:“台积电收购世大根本不是需要那些技术和设备,完全是打压式收购,这些技术和设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多余的。”
“话虽如此,”熊晓鸽思考片刻,话锋一转:“不过,要是张中谋执意不卖...”话外音实则是在询问陈天愿意付出什么。
“我相信老哥的手段,IDG在硅谷的人脉,想必能找到合适的'白手套'。”陈天明白其中的道道,不会让对方白白帮忙:“我愿拿橙天国际通讯5%股份换取世大所有技术和设备。”
“老弟果然痛快。”熊晓鸽强压住兴奋。
熊晓鸽在心里快速盘算着,世大只值5亿美元左右,这还是全盛时期,台积电花50亿收购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张如京离开后,世大现在就是个“废厂”,在台积电手里完全就是鸡肋,不管是技术还是设备台积电已经有了更先进的。
而陈天给出的条件,哪怕就按100亿美元估值计算,这5%股份也价值5亿美元。
熊晓鸽心里很清楚,100亿早都是老黄历了,这次没有300亿美元估值,根本拿不到橙天通讯一毛的股份。
熊晓鸽现在唯一要解决的就是台积电抱着这些“落后”技术和设备不撒手。
这事儿对陈天很难,甚至可以说不可能完成,张中谋哪怕把这些设备技术丢进垃圾桶,也不会卖给可能会成为竞争对手的陈天。
但对IDG来说,只能说是有点难度,他们有的是办法让张中谋就范。
他完全可以用米国高校研究所或新兴企业的名义完成收购,既不会威胁台积电的市场地位,又能给张中谋一个体面的台阶下。
“这事就包在我身上。”熊晓鸽终于松口:“不过...事成之后,橙天的后续融资...”
“IDG会是最优先对象。”陈天给出了承诺。
挂断电话后,熊晓鸽立即拨通了一个华尔街的号码。
这场看似不可能的收购,在资本运作的老手眼中,已经变成了一盘美味的大餐。
陈天这步借力打力的棋,不仅能获得世大的技术和设备资产,也算是帮张如京报了当初被“偷袭背刺”的一箭之仇。
熊晓鸽肯定会“贱买”这些垃圾资产,当这笔交易最终完成时,这些曾经被张中谋以50亿美元天价“抢购”的技术和设备,很可能连原价的零头都卖不到。
它们将跨越海峡,重新回到张如京手中,完成一个宿命般的轮回。
电话两端,陈天和熊晓鸽都默契地没有提及张中谋可能的反应。
在这个资本至上的游戏里,输家的愤怒从来都不在赢家的考虑范围之内。
商场如战场,当初张中谋能用资本手段突袭世大,今天他们自然也能用同样的规则完成这场“技术回流”。
这场精心设计的“技术劫案”,将成为华夏半导体产业破局的关键一步。
至于张中谋事后会不会暴跳如雷?那已经不重要了。
陈天脸上浮现出莫名的笑意,这只是他计划的第一步,对橙天感兴趣的远不止一个IDG熊晓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