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上,也幸亏树荫多,不然两人真要被热坏了。
“海川哥,咱们到这里来干什么?”
一路上林秀秀就一直非常好奇,现在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
“这个地方是津市的市区和北郊区的交界地,今天应该集市日,所以我带你来这里逛逛,极大可能咱们能买到合适的布料。”
“是吗?那太好了,海川哥,你怎么知道这个地方的额?”
“我刚回津市的时候曾经往这里来寻觅葫芦烫画的葫芦货源,可巧第一次就找到了合适的货源,后来我听给我供货的大哥说,这里没逢农历的初一到初五就有集市,后来我就来逛过,然后就发现这里有一个买布的摊位,她的布特别有特点。”
两人说着已经步入了集市。
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各种摊位琳琅满目,有卖小吃的,有卖小孩子玩具的,还有很多卖布料的。
两人索性推着自行车慢慢逛。
“海川哥,我看这些布料都不是咱们需要的,你说的那个摊位在哪儿?”
林秀秀的目光从那些布料上略过。
“别着急,应该还没到,在往前面看看。”
陆海川一边说目光一边往远处打量。
“看,在那呢!”
陆海川高兴地用手一指,两人随即来到一个卖布料的摊位前。
摊主是一个中年妇女。
看到两人过来,热情地招呼道,
“小兄弟,姑娘,来看看布料吧,都是上好的棉布和丝绸,做衣服可合适了。”
陆海川仔细挑选着布料,不时地拿起一块,在林秀秀身上比划着。
“这块怎么样?颜色鲜艳,质地柔软,很适合做旗袍。”
林秀秀看着陆海川手里的布料,满意地点了点头。
“嗯,不错,就它了。”
陆海川随即让摊主把这块布料包了起来。
接着,他又挑选了几块其它颜色和图案的布料,准备用来做其它款式的服装。
林秀秀看着陆海川熟练地挑选布料,心里不禁有些佩服。
“海川哥,你对这些布料还挺在行的嘛。”
陆海川微微一笑。
“之前我奶奶喜欢做衣服,每当她老人家做衣服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看着,时不时地好奇发问,奶奶就耐心地给我讲。
所以慢慢的我也就了解了不少。要想做出好的服装,面料可是关键。”
“没错,小兄弟,你可真是行家。”
“大嫂,你这的布料可真的挺上乘的,很多在市里的百货商场都买不到呢。”
陆海川真的挺好奇妇女手中布料的货源,要知道,他在深市都没有看到质地这么好的布料。
中年妇女一听,脸上不由露出自豪的神色。
“嘿,小伙子,你还真挺识货,实话跟你说吧,我这些布料呀都是自家作坊里织染的。”
中年妇女弯腰从摊位底下抽出两匹靛青底子的细布,指尖捻开经纬分明的纹路。
“瞧这斜纹织法,用的是我姥姥陪嫁的老织布机。染料也是按古方调配,茜草,苏木,蓼蓝,连媒染剂都是祖传的柿漆。”
林秀秀轻抚布料边缘。
指腹传来一阵温润的触感,
“还真是的,这料子比灯芯绒还密实,却又软得像云絮。”
“姑娘好眼力!”
妇女笑着说。
“我们孙家从光绪年间就在杨柳青开染坊了,这经纬线要过三遍蜡,染好后还得在运河边晾晒七七四十九天。”
她忽然压低声音,从竹篾筐底下翻出了一块月白色的暗纹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