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新拟定的合同,不仅把苏菲提出的草案中的漏洞一一修补了,还加入了一些很好保护竹艺馆利益的新条款。
他们再次仔细核对了一遍合同,确认没有什么问题后,陆海川便决定给苏菲打电话,约她过来洽谈最后的合同事宜。
苏菲接到电话后,很快就赶到了竹艺馆。
因为她还一直留在津市办其它的采购业务,还没有离开。
陆海川和林秀秀把修改后的合同递给了她,并详细解释了合同中新增和修改的部分。
苏菲认真阅读着合同,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这份合同很专业。”
苏菲赞叹道。
陆海川微笑着点头。
“是的,我们很重视这次合作,所以希望能尽量做到完美。”
苏菲看完合同后,表示没有异议,并当场签下了合同。
陆海川也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标志着这次合作的正式达成。
“合作愉快!”
苏菲主动伸出手。
“合作愉快!”
陆海川礼貌地和她握手。
合同签订之后,陆海川又亲自给顾辰打去了电话。
离开深市后,陆海川曾和顾辰说好。
一旦津市这边的竹艺品需要扩大规模,那顾辰就会派人前往竹韵村去敦促。
当然陆海川他们的供货渠道也不止竹韵村,之前顾辰找到的那些供货源会继续供货。
只不过竹韵村这边供应的都是精品。
“大哥,我是海川。”
“海川,咱俩还真是心有灵犀,我正想给你打电话呢。”
“是吗,那大哥你先说吧。”
“好,我这边已经和一家新开的外贸商行谈妥了,准备正式在津市推广进口的自行车。”
“那可太好了,大哥,其实那天你和我说完,我就有这个意思。”
“可是你也知道,现在政策还没有彻底放开,很多地方买自行车还需凭条供应,咱们就这么大张旗鼓的搞,恐怕不会太顺当。海川,你有什么想法?”
“大哥,我是这么想的,凭条供应是只限于新的自行车,若是二手自行车呢?”
“嘿,海川,还是你脑子灵,我怎么就忽略了这点呢?那天外贸公司的负责人还跟我说,有一大批二手的自行车要处理呢,很多都是八成新的,有一半是五成新的。”
“那咱们就直接经营一个二手自行车店,这样可以避免了很多麻烦。”
“好呀!”
顾辰听了很高兴。
“这样,我马上派一个得力的人回津市,协同你办相关的手续,不过你名下已经有一家竹艺馆了,这个……”
“大哥放心,这店就用秀秀的名字吧。”
“嗯,可以,反正你和秀秀也不分彼此了。”
“对了,关于给廊市百货商场供货的事?”
“这个你放心,收到你那边传真草案的时候,我就派人去竹韵村敦促去了,保障能准时满量的供应货品,还是之前合作的那几家也没问题。他们的生产力还有扩大的空间。”
“太好啦,大哥。”
“那是,毕竟改开的号角已经吹响了,致富的春风刮得谁心里不喜欢呢?”
“对,就是这话呢!”
陆海川说着唇角就翘了起来。
从年前到现在,他这个竹艺馆的纯利润就已经达到一千多了。
照这速度他很快能成为第一批万元户,不过仅成为哥万元户可不是他的终极目标。
“那你先忙,咱们随时保持联系。”
“好的,再见大哥。”
转天,陆海川和林秀秀她们打算上午照常去上课,下午再去竹艺馆。
现在因为在忙竹艺馆的生意,一般特别重要的专业课他们都是按时上,其它的公共课,他们就跟辅导员请假,找同学帮助记笔记,到时候直接去考试就行了。
下课铃声响了,陆海川和林秀秀走出教室。
两人打算直奔竹艺馆。
今天陈颖和张丽下午有专业课,就先不去竹艺馆了。
昨天的账目林秀秀已经交给她俩了,她俩晚上再做就行。
而王芳打算在食堂吃完饭再去,她在食堂工作的三婶有话跟她说。
“海川,秀秀!”
刚出来教室门,就碰到了覃婉。
“覃婉姐!”
林秀秀立刻热情地叫着。
覃婉是覃教授的女儿,之前曾经让陆海川的爷爷帮忙修复她母亲的遗物。
古代仕女图的葫芦烫画。
她是学校中文系的,前不久作为交换生去了京市的著名学府交流学习去了。
“秀秀,好久不见。”
“是呀,好想你!”
林秀秀说着就热情地抱住了覃婉。
覃婉和陆海川同岁,比林秀秀大一岁。
“覃婉,在北师大学得怎么样?”
陆海川也热情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