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静谧湖”投影时,姜黎感到一种由衷的满足。这种细微处的关怀与引导,或许没有对抗外敌那般惊心动魄,却同样是构建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到黑木身边,接过依旧熟睡的辰儿,姜黎对萧景珩说道:“记录一下,关注类似小静这样性格内向、能力不显眼的孩子,他们可能需要更多个体化的情感支持。”
“指令已记录。”萧景珩的光核闪烁,“正在建立‘个体情感关注清单’,优先纳入LY-1314等17个低活跃度子世界。”
就在这时,一阵奇特的、若有若无的旋律,如同风中飘散的蛛丝,轻轻拂过姜黎的感知。这旋律并非通过耳朵听到,而是直接作用于灵魂,带着一种空灵、悠远,又隐隐夹杂着一丝……未完成的怅惘。
“这又是……”姜黎凝神细听,那旋律却飘忽不定,仿佛随时会消散。
萧景珩立刻进行扫描:“检测到高维信息扰动……来源……无法精确定位!似乎弥漫在整个光茧空间,与规则壁垒产生极微弱共振。”
连萧景珩都无法定位?姜黎蹙眉,她尝试用“母亲模块”去捕捉那旋律的来源,却只觉得那旋律如同滑不留手的游鱼,在她感知的边缘游弋。
“是一首歌吗?”黑木突然开口,他的独眼微微眯起,似乎在努力捕捉那常人无法感知的声响,“好像……没唱完。”
连对能量和规则感知最为敏锐的黑木都这么说,看来这并非她的错觉。
那未竟的旋律断断续续,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调子很美,却总在即将推向高潮或完整循环时戛然而止,留下一种意犹未尽的空虚感。它不像“静谧湖”的啜泣那样带着明确的情绪指向,更像是一个迷失了方向的声音,在虚空中无助地回响。
“它在寻找什么?”姜黎喃喃自语,她能感觉到,这旋律中蕴含的不是悲伤或痛苦,而是一种深切的“渴望”——渴望被完成,渴望被听见,渴望……归处。
这突如其来的“未竟之歌”,为这个看似平静的夜晚,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来自何处?是谁的歌声?又为何是未完成的?
姜黎抱着辰儿,站在繁星般的世界灯笼下,望着看似平静无波的规则壁垒之外那无尽的虚空。她知道,解决了内部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只是“家”稳定的一部分。外部,那广袤而未知的虚空中,依旧存在着无数未解的谜团和可能潜藏的挑战。
这缕神秘的旋律,或许就是一个征兆。
“萧景珩,持续监测这个‘歌声’信号,尝试分析其构成和可能的意图。”姜黎下达指令,语气沉稳。
“明白。已建立独立监测线程,优先级调高。”
姜黎低头,看着怀中辰儿无忧无虑的睡颜,又抬头望向那片承载着2000个希望的星空。
家的温暖,需要用心守护;而未知的谜题,也需要勇气去探索。无论是内部的细腻情感,还是外部的缥缈歌声,都是她作为这个大家庭“母亲”和“翻译官”需要面对和理解的。
夜还很长,而未竟之歌,仍在虚空与心湖的边界,轻轻回荡。
那缕萦绕在灵魂层面的“未竟之歌”并未持续整夜,如同它出现时那般突兀,在天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它悄然隐去,留下一种若有若无的余韵,仿佛只是梦境边缘的错觉。然而,姜黎、萧景珩乃至黑木都清楚,那绝非幻觉。
清晨的光茧,被人造阳光温柔地唤醒。孩子们陆续从各自的世界投影中现身,广场上重新充满了活力。经过一夜的休整,小静似乎比昨天开朗了些许,她正小心翼翼地邀请墨染去她的“静谧湖”边坐坐,墨染欣然答应,并表示要带上画板,去画下“清晨的湖光”。
阿蛮依旧在和他的能量桩较劲,不过今天他旁边多了几个同样精力旺盛的男孩,似乎在比赛谁能让能量桩发出更响亮却又不刺耳的“嗡鸣”。小蝶的幽灵学园里传来朗朗的……呃,不能算读书声,更像是一群小幽灵在用空灵的音调讨论“哪种形态穿墙时阻力最小”的物理问题。
辰儿醒来后,像颗充满电的小太阳,立刻投入了“议长”的职责(虽然他昨天的任期已结束,但孩子们似乎默认他拥有永久“荣誉议长”身份),穿梭在各个小团体之间,时而调解纠纷(“阿蛮!你不能因为小豆子的世界是‘云’就随便戳着玩!”),时而提出建议(“小蝶,你们练习穿墙的时候,能不能顺便排个舞蹈?一定很好看!”)。
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姜黎看着这一切,心中那份因“未竟之歌”而产生的隐约不安,被眼前这实实在在的温馨画面冲淡了许多。她坐在老位置上,手中端着一杯管家特制的、散发着清冽植物香气的早茶,感受着星陨碎片平稳的脉动和“母亲模块”与2000个世界之间那无声而紧密的连接。
“萧景珩,‘歌声’信号有变化吗?”她抿了一口茶,问道。
萧景珩的光核心在她身旁浮现,数据流平静地滚动:“自昨夜消失后,未再检测到相同信号。已建立持续监测协议,一旦再次出现,将立即进行深度解析。目前数据库内无匹配记录,初步判断为来自光茧外部的未知信息投射。”
来自外部……姜黎的目光投向规则壁垒之外那片看似虚无的虚空。那里,真的只有冰冷的规则和潜在的敌人吗?这缕带着“渴望”而非恶意的歌声,是否预示着另一种存在?
就在这时,广场边缘,一个相对较新的世界投影——那是在“家长会”后才完全稳定下来的一个,编号“tx-0721”,被辰儿命名为“万花筒乐园”——突然传来一阵不同于往常的喧闹。不是争吵,而是带着惊奇和些许慌乱的嗡嗡声。
“黎妈妈!系统大人!你们快来看!”一个穿着色彩斑斓、像打翻了调色盘似的衣服的小女孩从“万花筒乐园”的入口处跑出来,焦急地挥舞着手臂。她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名叫小铃,能力是“色彩与形态的有限扭曲”,性格活泼跳脱。
姜黎和辰儿对视一眼,立刻起身走了过去。萧景珩和察觉到异常的黑木也紧随其后。
踏入“万花筒乐园”的投影范围,仿佛进入了一个由无数面棱镜构成的奇异空间。光线在这里被分解、重组,折射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地面和天空的边界模糊不清,各种几何形状的物体悬浮在空中,缓慢地旋转、变形。平日里,这里充满了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和追逐光影的游戏。
但此刻,乐园的中心区域,几个孩子围在一起,指着空中某个点,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它刚才还在动!”
“颜色好奇怪,不像我们这里的!”
“我碰不到它!”
姜黎顺着他们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一片不断变换色彩的棱镜聚焦处,悬浮着一个……不太协调的光斑。它大约巴掌大小,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散发着一种柔和但异常稳定的乳白色光芒。与周围不断流动、变幻的万花筒色彩相比,它就像是一滴凝固的牛奶,滴入了沸腾的油彩中,格格不入。
更奇特的是,当姜黎凝视它时,胸口的星陨碎片传来一阵极其轻微的、类似于共鸣的颤动,而“母亲模块”也反馈回一种模糊的感知——那光斑内部,似乎蕴含着某种极其微弱的、结构化的信息流。
“这是什么?新的装饰吗?”辰儿好奇地踮起脚,试图伸手去够那个光斑。他的手指毫无阻碍地穿过了光斑,仿佛它只是一个幻影,但视觉上它又确实存在于那里。
“碰不到的,系统大人!”小铃急忙说道,“我们试过了,手会直接穿过去!它好像是突然出现的,就在我们玩‘编故事接龙’的时候!”
“编故事接龙?”姜黎捕捉到这个信息。
“嗯!”另一个孩子用力点头,“小铃说‘有一座会唱歌的水晶山’,然后那个光斑就‘噗’的一下出现了!”
会唱歌的水晶山?姜黎心中一动,昨夜那“未竟之歌”的旋律仿佛又在记忆深处轻轻回响。难道这两者之间存在联系?
“萧景珩,扫描它。”姜黎下令。
萧景珩的光核心靠近光斑,释放出更精细的探测波束。片刻后,他汇报结果:“非实体能量结构,稳定性极高,不受当前空间规则影响。能量签名……与规则壁垒外部游离能量有0.7%的相似性,但更为纯净。内部信息结构……无法直接读取,似乎需要特定‘密钥’或‘共鸣条件’。”
“密钥?共鸣?”辰儿歪着头,围着光斑转了一圈,“它像不像一个……嗯……迷路的音符?或者一个没写完的字?”
孩子的直觉有时惊人地准确。姜黎越看越觉得,这光斑像是一个凝固的、具象化的“信息单元”,等待着被激活和理解。
“小铃,”姜黎蹲下身,温和地问,“你们刚才编的那个‘会唱歌的水晶山’的故事,能再讲给黎妈妈听听吗?”
小铃用力点头,和其他几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复述起来。那是一个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故事: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全部由透明水晶构成的山,每当风吹过,山就会发出美妙的歌声。山里住着一个害羞的音符精灵,它收集所有的歌声,编织成梦送给孩子们……
故事很简单,甚至有些跳跃和不完整,但就在小铃提到“音符精灵收集歌声”时,那个乳白色的光斑,极其轻微地闪烁了一下!
虽然变化微乎其微,但在场所有人都捕捉到了!
“它亮了!”孩子们惊呼。
姜黎和萧景珩交换了一个眼神。果然有关联!这个来自外部虚空、以未知方式投射进来的信息结构,会对特定的“故事”或者说“意象”产生反应!
“难道……它是在寻找故事?或者说,它在回应……‘创作’?”姜黎推测道。这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联想到昨夜那“未竟之歌”的渴望,以及它此刻对童话故事产生的微弱共鸣,这个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
“尝试与它进行信息交互。”姜黎对萧景珩说,“用不同的‘故事’或‘旋律’试探。”
萧景珩立刻执行。他模拟出几种不同的简单旋律,从古典乐片段到辰儿瞎编的儿歌,又投射出一些常见的童话意象,如城堡、巨龙、公主等等。
然而,除了在听到类似“水晶”、“歌声”、“精灵”等与小铃故事相关的词汇时,光斑会有极其微弱的闪烁外,对其他刺激几乎毫无反应。
“响应阈值很高,且指向性非常明确。”萧景珩总结,“它似乎只对特定类型的‘叙事’产生微弱共鸣。数据库比对……这种反应模式,类似于某种……‘概念接收器’或‘故事锚点’。”
“故事锚点?”姜黎咀嚼着这个词。一个来自虚空,锚定在“万花筒乐园”,对特定童话元素产生共鸣的未知信息结构……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娘亲,”辰儿扯了扯姜黎的衣角,大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它会不会是……一个迷路的‘故事种子’?像小画的画一样,需要有人把它画完?或者,需要有人把它唱完?”
唱完?姜黎脑海中再次掠过那未竟的旋律。她深吸一口气,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闭上眼睛,集中精神,尝试通过“母亲模块”和星陨碎片,将她记忆中那断断续续的“未竟之歌”的旋律,用最纯粹的情感包裹着,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向那乳白色的光斑“推送”过去。
她没有试图去补全旋律,只是单纯地重复、回响着她所听到的那不完整的片段。
起初,光斑毫无变化。
就在姜黎以为方法不对,准备放弃时——
那乳白色的光斑,突然如同投入石子的水面,荡漾开一圈柔和的光晕!
紧接着,一段比昨夜清晰得多、也更为悠扬的旋律片段,直接从光斑中流淌而出,并非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回响在姜黎、辰儿、萧景珩以及附近所有孩子的意识深处!
这旋律……正是那“未竟之歌”的一部分!但比昨夜听到的更为饱满,情感更为丰富,仿佛因为得到了回应而变得“鲜活”了一些!
旋律持续了大约十几秒,再次在某个乐句的半途戛然而止,留下比之前更加强烈的“渴望完成”的意味。
而那个乳白色的光斑,在释放出这段旋律后,似乎缩小了一圈,光芒也黯淡了一丝,仿佛消耗了某种能量。
孩子们都被这神奇的一幕惊呆了,张着小嘴,说不出话来。
辰儿第一个反应过来,激动地跳了起来:“它真的会唱歌!它听到娘亲唱了!它是在回答我们!”
姜黎心中也充满了震撼。她明白了,这光斑,这“故事锚点”,与那“未竟之歌”同源!它像是一个信标,一个交互界面,通过回应特定的“故事”或“旋律”,来传递信息,或者说……寻求帮助?
“它在试图沟通。”萧景珩的数据核心高速运转,“方式非常原始且低效,依赖于情感共鸣与象征性叙事。这超出了常规文明交流模式的范畴,更接近于……某种基于集体潜意识或概念层面的连接。”
“无论它是什么,”姜黎看着那似乎变得“虚弱”了一些的光斑,心中升起一种奇异的责任感,“它没有恶意,它只是在努力表达,在寻找……或许是一个结局,或许是一个理解它的人。”
她转向兴奋的孩子们,尤其是小铃:“小铃,还有大家,看来这个‘新朋友’很喜欢你们编的故事和想象。也许,我们可以一起,试着多和它说说话,听听它的歌,看看能不能帮它找到它想要的东西?”
“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应,脸上充满了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和使命感。对他们来说,这不再是一个诡异的外来物,而是一个需要帮助的、神奇的“小伙伴”。
一个新的、意想不到的“游戏”开始了。围绕着这个神秘的“故事锚点”,孩子们的热情被点燃,他们开始更积极地编织与声音、音乐、梦想相关的故事,试图与光斑进行更多的互动。
姜黎看着这群充满想象力和善意的孩子,又看了看那静静悬浮的乳白色光斑。虚空不再是纯粹的威胁与未知,它似乎也开始向这片小小的“家园”,投来了蕴含秘密的、需要被温柔解读的“回声”。
而解读这“回声”的关键,或许就藏在这些孩子们纯净的心灵和无限的想象力之中。一条全新的、通往未知领域的桥梁,正在由童话与歌声,悄然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