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模式已初步解析,”几天后,萧景珩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专注,“确认其为一种高度结构化的二进制编码变体,但其底层逻辑与已知的任何星穹联盟或常见文明编码体系均不匹配。”
“二进制?像……像计算机用的那种0和1?”姜黎心中一动,这让她联想到了现代科技。
“类似,但更加复杂,似乎融入了某种……规则层面的校验机制。”萧景珩解释道,“初步剥离杂音后,发现其核心信息段在不断重复。内容……似乎是一组坐标,以及一个极其简短的、不断循环的状态标识。”
“坐标?状态标识?”黑木的独眼锐利起来,“能确定坐标指向哪里吗?状态又是什么?”
“坐标解析需要参照系。我们目前自身在虚空中的绝对位置未知,无法定位坐标对应的具体地点。但根据信号传播的衰减和扭曲模型反向推算,信号源距离我们极其遥远,可能位于数个‘规则泡’(相对稳定的虚空区域)之外。”萧景珩调出了一幅根据信号数据模拟出的、极其模糊的虚空星图,一个光点在遥远的边缘闪烁。
“至于状态标识……”萧景珩顿了顿,数据流似乎都凝滞了一瞬,“经过多重验证,其最可能的释义是——‘生存请求’或‘存在宣告’。”
生存请求?存在宣告?
这几个字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众人心中激起惊涛骇浪。
这不是攻击性的挑衅,也不是探索性的问候,而是一个……来自遥远彼端的、持续不断的、宣告自身存在并可能寻求联系的信号!
“它……在告诉别人,它还在?它需要帮助?”辰儿仰着小脸,努力理解着这个词的含义。“就像……就像辰儿和娘在黑黑的地方,会大声喊对方一样?”
“很接近,辰儿。”姜黎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动,“它可能在一个很遥远、很危险的地方,不停地发出信号,告诉任何能听到的人——‘我在这里’,或者‘我需要帮助’。”
这个推测,让整个事件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从一个需要警惕的未知信号,变成了一个可能蕴含着道义责任的呼救。
“持续了……多久?”黑木突然问道,他的问题总是直指核心。一个能持续在虚空中传播如此遥远距离的信号,其背后的能量源和存在时间,可能远超想象。
“无法精确判断。信号本身不包含时间戳。但根据其编码的古老风格和能量载波的衰变模型初步估算,”萧景珩给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答案,“该信号持续发送的时间,可能长达……数百年,甚至更久。”
数百年?!甚至更久?!
光茧之内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那“滴滴答答”的信号声依旧规律地响着,此刻听来,却仿佛带上了一种跨越漫长时光的孤独与执着。
一个可能已经呼喊了数百年的“生存请求”……
“它……还在等吗?”辰儿小声问道,大眼睛里充满了同情。他想起了自己和母亲在黑暗中相依为命的时刻,那种孤独和无助,他深有体会。
姜黎的心情就像被无数根细绳缠绕着,每一根细绳都代表着一种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相互交织、纠结,让他的内心变得无比复杂。
首先,这信号的出现让他燃起了一丝希望。也许,这是一个潜在的盟友,一个同样在虚空中挣扎求生的文明或个体。在这无尽的黑暗和孤寂中,能找到一个同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慰藉。
然而,数百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谁也不知道信号源那头现在到底是怎样的情况。或许,那个发出信号的文明或个体还在绝望中坚守,苦苦等待着救援的到来;又或许,他们早已在漫长的岁月中湮灭,只剩下这自动运行的信号,在空寂的宇宙中徒劳地回响着,仿佛是对曾经存在过的生命的一种悼念。
但还有一种更可怕的可能,这信号可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它以漫长的时光和悲情故事为伪装,引诱着姜黎这样的探索者一步步走进其中。一旦他被这看似诱人的信号所迷惑,就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姜黎感到自己仿佛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每一条道路都充满了未知和风险。他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才能既不放弃可能的盟友,又能避免落入陷阱。
“我们……该怎么办?”姜黎看向黑木和萧景珩,也像是在问自己。是回应,还是沉默?
“风险……依旧。”黑木沉声道,“回应,即暴露。另一端是善是恶,是存是亡,皆是未知。”
萧景珩面色凝重地补充道:“即使对方是出于善意,想要向我们发出援助请求,但以我们目前的实力和技术水平,想要跨越如此遥远的‘规则泡’去提供有效的援助,其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即便我们回应了他们,恐怕除了暴露自身的存在之外,并不会带来任何实际的意义。”
他的话语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众人心中刚刚燃起的一丝希望之火。经过一番理性的分析和讨论,大家都不得不承认,保持沉默似乎是当前最为安全的选择。
然而,那持续了数百年的、孤独的“生存请求”,却如同一根尖锐的刺,深深地扎在每个人的心头。尤其是那些曾经亲身经历过绝望和挣扎的人们,他们更加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这种呼喊背后所蕴含的无尽痛苦。
“娘……” 辰儿拉了拉姜黎的衣袖,大眼睛里闪烁着不忍,“我们……能不能就回一句话?告诉它……我们听到了?让它知道,不是只有它一个人?”
辰儿的话,纯粹而直接,触及了问题的本质——不是能否提供帮助,而是是否愿意给予一丝回应,一份在无尽黑暗中的微小慰藉。
姜黎看着儿子清澈的眼睛,心中触动。她想起了星陨碎片对纯粹情感的响应。有时候,行动的意义,或许不在于最终的结果,而在于行动本身所承载的心意。
她再次看向黑木和萧景珩:“如果我们……只发出一次极其短暂、极其微弱、不含任何位置信息的简单回应呢?比如,只是重复它信号中的‘状态标识’,表示‘收到’?这样暴露的风险能否降到最低?”
萧景珩快速模拟计算:“如果严格控制能量输出,使用与接收信号同频的载波进行瞬时回复,且不包含任何矢量信息,被第三方捕捉到的概率低于百分之三。但无法完全归零。”
黑木沉默了片刻,独眼扫过那株在“生命之星”下茁壮成长、已生出第四片嫩叶的小苗,又看了看辰儿那带着期盼的眼神,最终缓缓开口:
“可。”
他同意了。这个以生存为第一要务的坚韧战士,在权衡了极低的风险与一份跨越时空的共情之后,选择了后者。
“好!”姜黎下定决心,“萧景珩,准备构建一次性的、最低功率的回复信号,内容就按我刚才说的,重复对方的‘生存请求’标识,表示确认接收。辰儿,需要你协助稳定输出通道,确保能量没有丝毫外泄。”
“嗯!辰儿保证完成任务!” 辰儿立刻挺起小胸脯,神情严肃。
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萧景珩精确调制着回复信号的每一个参数,确保其与接收信号同源同频,如同回声。辰儿则在规则壁垒上小心翼翼地开辟了一个极其微小的、仅供这次回复使用的临时能量通道,通道内外布设了多层隔绝和消散规则,确保信号发出后通道立刻崩溃,不留痕迹。
一切准备就绪。
“回复信号构建完成,能量灌注百分之十,达到最低有效发射阈值。”萧景珩汇报。
“输出通道稳定,隔绝层就位。”辰儿也准备好了。
姜黎、黑木、辰儿,三人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萧景珩的数据核心光芒凝聚到极致。
“发射。”
随着姜黎一声令下,一道微弱到几乎无法察觉的能量脉冲,顺着辰儿构筑的临时通道,穿越规则壁垒,如同投入浩瀚大海的一粒石子,向着那遥远信号来源的方向,悄无声息地疾驰而去。
发射完成后,通道瞬间崩溃消散,仿佛从未存在过。
光茧之内,再次恢复了寂静。只有那持续了数百年的“滴滴答答”声,依旧规律地响着。
他们做了所能做的一切——一次微不足道的、几乎不可能被第三方捕捉到的、不含任何承诺的回应。
接下来,便是等待。虽然他们知道,即使对方能收到,以信号传播的速度,得到回复也可能是很久以后的事情,甚至可能永远没有回音。
但这一次,那规律的信号声,在众人耳中似乎不再那么孤独。因为他们知道,在这片无尽的黑暗里,至少有一缕微小的意念,曾经尝试着,向那持续了数百年的呼喊,发出了一声轻轻的:
“我在听。”
那一声微弱的“我在听”如同投入亘古深潭的石子,在发送之后便融入了无垠的虚空,没有激起任何肉眼可见的涟漪。光茧之内,时间重新恢复了看似平缓的流动,但每个人的心境,却与之前有了微妙的不同。
那持续传来的“滴滴答答”声,不再仅仅是需要警惕分析的未知信号,更像是一个遥远的、沉默的邻居,在无尽黑暗中的孤独守望。团队在继续日常修炼和建设的同时,心中都存了一份难以言喻的牵挂与等待。
辰儿依旧是精力最旺盛的那个。发送回应信号的成功,似乎进一步激发了他对规则探索的热情。他不再满足于优化壁垒和制造小玩意儿,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这片小小天地的“内部建设”。
“娘,黑木叔叔,你们看!” 这天,辰儿兴奋地拉着姜黎和黑木,来到那片承载着生命嫩芽的小土丘旁。
只见他以小土丘为中心,用凝聚的规则之力,在地面上“刻画”出几条纤细的、散发着微弱土黄色光芒的沟壑。这些沟壑并非随意乱画,而是构成了一个极其简单、却蕴含着“引导”与“汇聚”概念的原初符文。
“这是……”姜黎仔细感知着那符文中流动的、极其微弱的能量。
“辰儿在做‘小路’!” 辰儿得意地解释,“把‘小太阳’(光球)的光,还有天上‘星星’(生命之星节点)的力量,引一点点过来,给小苗苗!”
他小心翼翼地操控着,将一丝来自最近一颗“生命之星”的柔和光芒,以及一点点他自身散发出的、温和的规则滋养之力,引导着流入那几条发光的“小路”。能量如同潺潺溪流,沿着沟壑缓缓流淌,最终汇聚到小土丘的根部。
那株已经长出四片嫩叶的小苗,在得到这更加直接和持续的能量滋养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轻轻摇曳了一下,叶片似乎更加翠绿欲滴,连带着整个小土丘周围的生机气息都浓郁了一分。
“简易的能量引导与汇聚阵法……” 萧景珩分析着,“虽然效率极其低下,结构也过于简陋,但思路正确。辰儿正在尝试主动规划和改善微观环境。”
黑木看着那几条发光的“小路”和更加精神的小苗,独眼中掠过一丝讶异。这小子的想法,总是出人意料,却又直指核心。改善生存环境,正是扎根立足的根本。
“很棒的想法,辰儿!”姜黎毫不吝啬地夸奖,“不过,我们可以让它更好。”她开始引导辰儿思考如何优化“小路”的结构,减少能量在流动中的损耗,如何调整能量属性使其更契合植物的生长。
在姜黎和萧景珩的指导下,辰儿开始对他的“初级能量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他将简单的沟壑升级为更复杂的、由多种规则光丝编织的“能量导管”,增加了类似“阀门”的节点来控制流量,甚至在关键节点尝试添加了微型的“过滤”结构,试图提纯能量。
这个过程同样充满了试验。有时能量导管会因为结构不稳定而崩溃,有时“阀门”失控导致能量涌出淹没了小苗,吓得辰儿手忙脚乱地抢救。但他乐此不疲,每一次失败都让他对规则的“脾气”了解更深。
就在辰儿沉迷于他的“家园基建”时,姜黎对星陨碎片的探索也有了新的进展。
她持续保持着与碎片的深度沟通,心境愈发平和坚定。她不再急于探寻碎片深处的记忆,而是像温养一件有灵性的宝物般,用自身纯粹的灵魂之力与它交融。
这一天,在她深度冥想时,碎片内部那片金色的光海再次泛起波澜。但这一次,并非涌出记忆碎片,而是光海本身开始缓缓旋转,中心处逐渐浮现出几个极其复杂、由纯粹光芒构成的立体符文!
这些符文并非她认知中的任何文字,却直接向她传递了清晰的含义——
「基石」、「链接」、「心光」、「守望」
四个词语,如同洪钟大吕,回荡在姜黎的灵魂深处。她瞬间明悟,这并非某种功法或技能,而是星陨碎片向她揭示的、某种关乎其本质与使命的……核心概念?
「基石」——是指这片新生的世界?还是指碎片本身?或者是更抽象的东西?
「链接」——是连接她与碎片?连接他们三人?还是连接像那个遥远信号一样的存在?
「心光」——这与她之前领悟的“心源共鸣”显然同源,是驱动碎片力量的关键?
「守望」——这仿佛是一种职责,一种姿态,与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不谋而合……
这四个概念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模糊却宏大的图景。姜黎感觉自已似乎触摸到了星陨碎片背后更深层的意志,但它具体指向什么,依旧迷雾重重。
她将这次的发现告诉了萧景珩和黑木。
“基石、链接、心光、守望……”萧景珩反复推敲着这四个词,“这像是一个……宣言?或者一个……系统构建的核心原则?如果‘基石’代表稳定的秩序核心,‘链接’代表信息与能量的交互,‘心光’代表驱动力量的本源,‘守望’代表存在的目的……这似乎完美契合了我们当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黑木沉默地听着,目光扫过这片由辰儿规则构筑、正在被慢慢完善的世界,又看了看姜黎胸口的碎片,缓缓道:“它……在指引方向。”
姜黎点了点头,她也有同感。碎片似乎并非死物,它在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回应着他们的成长和选择,并指引着前路。
“看来,我们做的没有错。”姜黎心中更加安定。巩固基石,建立链接,以心光为源,行守望之责——这或许就是他们在这个破碎世界中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受到这四个概念的启发,团队的建设活动变得更加有目的性。
辰儿开始有意识地将他的“能量网络”视作「链接」世界的血管,努力让其更加高效和稳固,这便是夯实「基石」。
姜黎更加注重与辰儿、黑木乃至那些自然之灵的精神「链接」,并持续滋养自身的「心光」以更好地与碎片共鸣。
黑木则在恢复和锤炼力量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外界的警惕,履行着「守望」的职责。
甚至连萧景珩,也调整了算力分配,除了维持日常监测和信号接收,开始尝试以这四个概念为基础,构建更宏观的发展模型和危机应对预案。
就在这样有条不紊的积累中,某一天,当辰儿再次优化一条能量导管,试图将一丝微弱的、代表“纯净水元”的蓝色光丝融入网络,以期更好地滋养小苗时——
异变发生了!
那缕蓝色光丝在流入靠近小土丘的导管节点时,并未像往常一样平稳传输,而是与节点中原本存在的、代表“生命滋养”的绿色光丝以及“土壤稳固”的褐色光丝,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三种性质不同的规则光丝并未排斥,反而如同找到了缺失的拼图,自发地缠绕、融合,形成了一个更加复杂、稳定的三角稳定结构!这个新结构形成的瞬间,节点光芒大放,一股远比之前精纯和强大的生机能量涌出,瞬间笼罩了整个小土丘!
“嗡——!”
那株四叶小苗在这股能量的沐浴下,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生长!茎秆微微拔高,叶片舒展变大,颜色变得更加深邃,甚至在其顶端,隐隐凝聚出了一个极其微小、如同米粒般的淡绿色花苞!
规则……自行组合进化了?!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呆了!
辰儿张大了嘴巴,看着那个自行成型、效果惊人的新节点,又看了看自己还没来得及完全调整好的能量导管,小脸上满是不可思议:“它……它们自己……变成更好的样子了!”
姜黎和黑木也迅速来到近前,感受着那节点散发出的、和谐而强大的生机之力。
“检测到规则协同效应!”萧景珩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激动,“不同性质的基础规则,在特定条件和结构下,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能级跃迁!这是……规则生态自我优化的雏形!”
这意味着,辰儿构筑的这个世界,开始不再完全依赖他的主观创造和维持,其内部的规则体系,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完善和进化能力!
这是量变积累引发的质变!是“基石”稳固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诞生的生机!
那株顶端带着花苞的小苗,在这新生的、更强大的生机节点照耀下,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
希望,不仅仅在于抵抗外部的黑暗,更在于内部生命的顽强绽放与进化。
而他们播下的种子,正在真正地、扎根、生长,并孕育出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