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敌特(2 / 2)

心念一动,一张纸条凭空出现在掌心,他快速写下详细信息,借着空间的穿梭之力,让纸条悄无声息地落在京城公安局办公室的桌面上。

纸条上字迹清晰:“西城区xx胡同xx号宅院,院内菜窖下有密室一间。内有四名特务,特征如下:刀疤男(40岁左右,左眉残缺、眼镜男(30余岁,发际线高,右手虎口有老茧)、矮壮男(近50岁,脖颈有褐色胎记)、发报员(30多岁,穿灰色毛衣)。

四人携带手枪两把,正进行发报活动,疑似从事敌特工作,请尽快处置!”

做完这一切,赵国强没有离开,而是再次潜回密室上方。

为避免执法人员在行动中遭遇反抗,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他决定先出手制服这伙特务。

他悄然敛去气息,透过空间屏障伸出手掌,对准背对门口的发报员后脑的玉枕穴,手刀快如闪电般劈下,对方哼都没哼一声便瘫倒在地,发报机的滴答声骤然中断。

紧接着,他如法炮制,掌刀依次砍过因发报员忽然倒地而欲要站起查看的矮壮男、眼镜男与刀疤男,四人皆在瞬间失去意识,头歪在一边,身体软倒在地,彻底失去反抗之力。

确认特务已被彻底制服,不会对后续执法造成威胁后,赵国强才放心退出,转身再次投入到寻宝之中。

此时的他,心中既有制服特务的释然,也有继续探寻珍宝的热忱,更深刻地明白,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与传承这些历史瑰宝同样重要。

夕阳西下,紫禁城的琉璃瓦被镀上一层温暖的金光,京城的轮廓在暮色中愈发清晰。

赵国强的身影依旧穿梭在京城地下,将一处处私人秘藏收入空间:

从和珅的鎏金嵌宝佛塔到严嵩的宋明书画,从元代官员的青花珍品到清代内务府的金银珠宝,从军机大臣的银元金条到文人雅士的书画瓷器,再到普通小吏的银锭铜钱,每一件珍宝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与主人的故事,从权臣的奢华至极到小吏的谨慎积蓄,从富商的巨额财富到读书人的收藏,构成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古代社会财富长卷。

当最后一抹余晖消失在天际线,赵国强站在钟鼓楼上,望着远处执法人员押解着被制服的特务走出胡同,警笛声渐渐远去,心中一片澄明。

这趟长达一月的寻宝之旅,跨越了商丘的商周古物、许昌的曹魏遗珍,最终在京城的千年秘藏与正义彰显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他望着空间里琳琅满目的珍宝,心中百感交集。

这些跨越千年的私人秘藏,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华夏文明的鲜活载体,每一件都带着岁月的温度与历史的厚重。

至于这些珍宝的归宿,他依旧没有最终的答案,但此刻握着这些沉甸甸的记忆,他知道,无论最终选择何种方式,这些承载着普通人与时代交织的物件,都已得到了最好的守护。

京城的风掠过耳畔,带着古都的厚重与新时代的清朗,赵国强的身影渐渐融入暮色之中。

他知道,这趟寻宝之旅虽已结束,但华夏大地之下,或许还藏着更多未知的秘密与珍贵的遗存,等待着未来的探寻与守护。

而他所收获的,不仅是数不尽的珍宝,更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与对文明传承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