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根据刘旭的描述亲自写了一份稿件,然后交给了几个战俘营的广播站进行了多语言广播,这条消息播出后在广大的战俘中间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有的人对此不屑一顾。
渭原郡的战俘营区,这里是大部分联合国的战俘,刘旭其实对这个营区更为上心,因为这里的人可是有着17个国家的人,如果每个国选上一些,那么基本上西方世界的国家差不多就凑齐了。
比利时营区里,管教也是刚听完了刚才的广播,他此时正在办公室里跟一个比利时小伙子聊天,就顺嘴问了一句:
“埃米尔,你怎么想的,有兴趣吗?”
“我,我不知道,我主要是不知道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好是坏,是不是我必须放弃我的国籍加东大才可以?可是我的父母还在等着我回家呢。”
“我在来参军之前倒是在一家船厂工作,可是我也不知道我对机械算算熟悉?”
管教想了想后,又问道:
“你还懂其他外语吗?你的文化水平我知道没有问题,平时读书看报很轻松,但是刚才的广播里说懂其他外语的人更具有优势。”
“外语啊,我们比利时比较特殊,北部的人一般都说弗拉芒语,其实就是荷兰语,而中部还要加上法语,到了东南部又法语和德语的天下,所以在我们比利时每个人基本人都会最少两三种语言。”
管教听了之后,张大了嘴巴:
“合着你们就是没有自己的语言呗?”
这个叫埃米尔的白人小伙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
“想想还真是这样,我们还真就没有一种全国统一的比利时语。”
“那你这个条件太适合了,不报名试试吗?做我们东大人不好吗?我们这里可没有任何莫名其妙的歧视,这么长时间你应该感受地道,我们这里人与人之间更多的相互尊重,我们信奉的是人人平等。不会因为你的职业、和财富的多寡而区分人们。”
“我,我确实非常渴望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里,我在国内也只是个小工人,要不然我也不会跑来当兵,就是因为当兵给的钱多一点,我想让我的父母晚年过的不用那么辛苦。”
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各个角落,大家的顾虑其实差不了多少。
昌城郡的战俘营中,这里也基本上都是鹰酱的战俘,大家作为战俘,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事情。不少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加西亚,这消息可信吗?这要是我们同意的话?是不是可以提前离开这个地方?”
“史密斯,你想去报名吗?这可是要留在东大的,你要想好了,可能以后我们都不回到鹰酱去了。”
“切,你对鹰酱很留恋吗?如果你是一位百万富翁这样说我可能还会相信,就你这样每周发的钱都不够喝酒的,我才不信呢?”
“史密斯,你有点过份了,我不是正因为如此才跑来当兵的吗?谁能想到,就打了一仗就被关在了这里。该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