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挫折与成功(1 / 2)

香江九龙工业区的节奏骤然提速。

佐藤健一郎穿着崭新的白色工装,眉宇间多了一丝挥之不去的焦虑。

他带来的核心团队只有五人,加上从本地高薪挖来的几个有经验的工程师,勉强凑成一个攻坚小组。

此刻,他们围着一台拆解得七零八落的东芝冰箱样机,以及一台同样被大卸八块的、国产“雪花”牌冰箱。

地上摊满了图纸、测量工具和拆下来的零件。

“差距是全方位的。”佐藤的声音带着日式工程师特有的冷静和沉重,他拿起一块东芝冰箱的蒸发器铝板,“材料纯度、翅片密度、钎焊工艺…我们的成本,就算用最好的本地供应商,也很难达到这种一致性和热交换效率。”

他又指了指旁边“雪花”冰箱那略显粗糙、焊点有些发黑的蒸发器,“而这个…根本无法满足长时间稳定运行的要求。”

沈浪也在现场,他穿着和工人一样的深蓝色工装,袖口挽起,手上沾着油污。

他没有发表意见,只是听着,目光在两种截然不同的部件间来回扫视。

“压缩机是心脏。”佐藤拿起一个沉重的东芝压缩机,“它的能效比、噪音控制、长期运行的稳定性…我们目前完全空白。日本那边授权谈判毫无进展,他们甚至拒绝出售给我们最基础的定频压缩机。”

他语气里带着挫败,“没有这个,就算外壳做得再漂亮,也只是个会耗电的柜子!”

“那就自己造。”沈浪的声音不高,却像重锤砸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车间里瞬间安静下来,连佐藤都愕然地看着他。自己造冰箱压缩机?这无异于让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去跑马拉松!

“老板…”一个本地工程师忍不住出声,“这…这太难了!需要高精度的加工中心,特殊的材料配方,复杂的绕线工艺和密封技术…我们…”

“难,不代表做不了。”沈浪打断他,走到工作台前,拿起一个东芝压缩机的活塞连杆部件,手指摩挲着光滑的表面,“佐藤先生,告诉我,这个部件,如果用我们现有的设备,最大的技术难点在哪里?是材料?加工精度?还是热处理工艺?”

佐藤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投入技术分析:“材料是特殊合金钢,我们有替代品,但性能会打折扣。最大的难点是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需要精密磨床。还有…活塞环的密封材料配方和加工工艺,是他们的核心机密之一。”

“好。”沈浪点头,目光转向负责设备和采购的经理,“第一,不惜代价,去德国、瑞士,给我找二手的、能用的精密磨床!一周内给我报价和采购方案!第二,联系香江大学材料系,还有内地相关的科研院所,组建联合攻关小组,目标:在现有材料基础上,优化热处理工艺,提升强度和耐磨性!费用不是问题!第三,”

他看向佐藤,“密封材料,你和你的团队,基于现有能搞到的化工原料,进行配方实验!目标不是达到东芝水平,是达到‘能用’、‘可靠’的最低标准!同时,设计简化!把不必要的、为了极致性能而增加复杂度的结构,能省则省!我们的第一代压缩机,不需要完美,只需要能用、能响、能制冷!”

沈浪的思路清晰而冷酷: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技术,就降维突破;用最务实甚至“粗暴”的方式,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他用手指重重敲在摊开的压缩机设计草图上:“三个月!佐藤先生,我给你三个月!我不要图纸上的完美理论值,我要一台能装进我们自己冰箱外壳里、能转起来、能让温度降下去的、我们自己造的压缩机原型机!哪怕它噪音大点,哪怕它耗电多点!先让它动起来!”

佐藤看着沈浪眼中燃烧的火焰,那是一种近乎偏执的、要将不可能踩在脚下的决心。

他胸中那股属于工程师的、被现实压抑的挑战欲也被点燃了。

他猛地挺直脊背,眼神重新变得锐利:“哈依!沈桑!三个月!原型机!”

整个攻坚小组的气氛瞬间变了。绝望被一种破釜沉舟的亢奋取代。

图纸被重新铺开,争论声、计算声、工具碰撞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带着一种野蛮生长的力量。

就在冰箱压缩机攻坚如火如荼之际,由黄有为亲自坐镇、整合了意大利“卡萨莱蒂”皮具工匠、法国收购品牌的设计师遗产以及香江本地顶尖裁缝陈师傅团队的“东方雅集”高级定制工坊,在中环一栋低调却极富格调的历史建筑内悄然开幕。

没有盛大的典礼,只有一场精心策划、邀请范围极小的私密品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