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这些,可都属实?”
刘凌霄听着汇报,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背窜起,声音不自觉地沉了下去。他难以置信地再次追问,希望能从对方口中听到不同的答案。
“千真万确!局长若是不信,现在就可以派调查组下去核实!”刘凌飞急得额角冒汗,语气斩钉截铁。
“简直岂有此理!”
这几个字几乎是从刘凌霄牙缝里挤出来的。他攥紧拳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这绝非个别官员胆大妄为所能解释——国家下发的粮食历来按人口全额配给,即便执行标准存在浮动空间,也绝不该出现如此巨大的漏洞。
在举国上下高度重视人口发展的当下,竟有人敢在孩子的口粮上动手脚,这背后必定牵扯到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
他心算如电:若全国此年龄段孩童以七千万计,每人每日克扣五两半粮食,每月便是近二十斤,一年下来就是三百多斤。全国范围内,一年被克扣的粮食总量竟高达千万吨!
千万吨粮食!
这个数字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刘凌霄心上。这哪里是粮食?这分明是华夏未来的脊梁,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基础!这些蛀虫,竟用民族的未来换取私利!
一股炽烈的怒火在他胸中翻腾。这一刻,他在心中对那些参与此事的官员判了死刑。
同时,一股深深的自责涌上心头。近来他将过多精力投入到特事局事务中,加上元首病情反复让他分心,竟疏忽了对民生底线的监督,这才让这些蛀虫有了可乘之机。
那一夜,刘凌霄书房里的灯火彻夜未熄。
他在铺开的地图上勾画着,思考着建立一个全新监察体系的可行性。这个部门必须独立于现有体系之外,人员全部从特事局内部选拔——至少这样能最大限度避免新的以权谋私。
另一方面,他决心以雷霆手段,彻底清除一批尸位素餐、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唯有重整官场纪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然而这两件事都非易事。监察机构的负责人选就让他颇费思量——此人既要有足够的忠诚,又要有坚定的执行力。更重要的是,整顿吏治必须获得元首的全力支持。
若元首不予支持,单凭他在特事局的威望,虽可依靠武力强行清查,但必将引发官场地震。眼下猛犸象一族的威胁迫在眉睫,内部动荡无疑是致命的。
但经过彻夜思考,刘凌霄得出了结论:机不可失。若等到灵眼全面爆发,他们将再无整顿内部的余力。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望着窗外渐白的天色,喃喃自语。
最终,他决定将监察机构的管理重任交给唐参。这个最早跟随他的警卫员,能力或许不是最出众的,但忠诚毋庸置疑。在刘凌霄看来,监察首脑的能力尚在其次,忠心才是第一要义——若此人心术不正,对华夏将是灭顶之灾。
更重要的是,唐参现任职务不高,也未处在关键岗位,调动起来阻力较小。只要稍加培养,定能胜任。
至于元首那边,刘凌霄倒不太担心。当年迎娶唐雪凝时,元首曾承诺为他清除中枢害群之马。如今不过是要求对方履行承诺罢了。况且,以元首对华夏民众的责任感,他也没有理由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