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 / 2)

李玄度在国都游历的那年常来翰林学宫,偶有一次隐太子也曾到访此处,和一众学子谈论学问。只是隐太子在内殿,李玄度不是学宫的学子无法进入,只好不君子一把,翻墙而入。

学宫内殿有人轮值,李玄度只能躲在角落里,恰好可以听得清隐太子说什么,只是这个角度他只能看到隐太子一点背影。

隐太子无论学识气度在当时都是拔尖儿的,他启用陈青简,重用寒门士族,开放翰林学宫外殿,让更多的人可以读得起好书,国都文风盛极一时,丝毫不逊大周最鼎盛时期。

那段日子,许多才能卓越的学子向隐太子进言,针对陈青简之法令进行修补润色,朝中也吸纳了不少刚入仕的年轻人,大周风貌焕然一新。只是陈青简和隐太子都有些心急了,很多法令过于严苛,把那些旧贵族逼急了。

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隐太子天纵英才,只可惜生不逢时。

“对了,宋学管如今可好?”

当年李玄度遇见宋镜敛的时候,那人已有三十多岁了,蓄着两撇小胡子,虽面相看起来刻板,思想却很活跃。当年他虽未明确表示支持隐太子变法,但李玄度知道他内心是看好隐太子的。

不过在宋镜敛看来,翰林学宫是供天下学子读书的地方,也只做教书育人之事,朝堂上的事儿他们不便掺和。虽学子们在进入学宫后难免会被各方势力拉拢,但学宫不可明确立场。这也是为何当年隐太子一案牵连无数,宋镜敛却能毫发无损的原因所在。

那青年听李玄度问起,忙笑着说:“我们学管好着呢,日日打拳强身健体,说话中气十足,和朝臣们打架从不吃亏!我们学管说了,他得活的长久些,只要有他在,任何人也别想打翰林学宫的主意。”

李玄度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果然,他还是这个脾气。”

“宋学管就在内殿,公子可要见见?”

李玄度摇摇头:“宋学管未必记得我,我也不好唐突打扰。若有缘日后自会相见,小哥且先去忙吧。”

青年躬了躬身子:“小人先退下了,公子若有其他吩咐随时召唤小人便是。”

初夏凉风轻拂,淡雅的兰香萦绕鼻尖,李玄度负手而立,微仰起头看着窗外那一角碧蓝苍穹上高悬的明日。和煦的日光透过窗棂的缝隙在大殿的青石地板上投下一道光影,他循着光线看过去,那束光正打在静坐读书的学子身上。

他恍然发觉,太阳虽只有一个,但光却无处不在,只要有缝隙,就会有光明透进来。翰林学宫也许就是大周的光明,只要大周还有像宋镜敛这样的人在,还有千千万万个学子在,就不能说没有兴盛的希望。

李玄度的目光最终定格在赵珩挺拔的背影上,他知道,阴暗腐朽终会迎来光明……

————

甄世尧下了早朝回来,街上正在议论着早上那事儿。他囫囵听了几句,当下惊的不轻,让手下去打听了一圈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只可惜晚了一步,那人被监察府的人带走了。他一气之下直奔萧家去了。

萧夫人甄氏是甄世尧的嫡亲妹子。甄氏是没落贵族,萧家原本也只是个三流贵族,族中子弟没几个出息的。当今陛下能登上皇位,多半靠甄世尧的支持,也因此登基后对甄世尧极为倚重,还册封了甄世尧的嫡长女为继后。自甄世尧坐上大司马之位后,甄氏权势滔天,萧家也跟着水涨船高,平日自然少不得要巴结巴结。

萧夫人见甄世尧亲自登门,忙笑着迎了出去:“大哥怎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刚好府上请了……”

甄世尧本就黑着脸,这会儿见萧平两口子正在花园听曲儿,好不快活,更是气不打一出来。

萧夫人见甄世尧那双眼淬了毒似的,忍不住心肝一颤,忙给萧平使了眼色,哄散了唱曲儿的伶人,把甄世尧恭恭敬敬的请进花厅。

萧平没什么本事,靠着甄世尧混了个闲差,这几日他身子骨发虚便告了假,没去上朝,外头传的事儿他也不关心,因此还不知道大难临头。

“甄大人这是……这是哪个不长眼的敢惹咱们大司马,活得不耐烦了吧!”萧平笑嘻嘻道:“大人消消气儿。”

甄世尧最见不得萧平这副嬉皮笑脸的模样,忍不住气道:“上梁不正下梁歪!萧裕干的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