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朝阳长公主 > 第53章讽朝臣言词犀利

第53章讽朝臣言词犀利(1 / 2)

待北元诸人退下后,御极殿内仍是嗡嗡作响,众人还在讨论长公主神来一笔,索要北元的十万人口之举。

夏漓对皇帝揖手道:“陛下,臣妹有话说。”

皇帝欣然答应:“准!”

众臣已经听到了皇帝的‘准’字,都躬身矗立,等着长公主开口。

夏漓望向

“之前有人说只要我同意和亲,众臣便同意我去和亲……?

与其诸位同意我一已许婚之人去和亲,不如同意我加入边军,与众边军一起抵抗外侵……

据我所读过的史书来看,从秦皇统一中原,到汉武为我中原一族冠名为‘汉’开始,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抵御外辱的血泪史。诸位大臣都是十年寒窗苦读的饱学之士,应该比我更清楚,和亲得来的和平不过片刻,而这片刻躲在女子裙裾下求来的安宁……”

她扫视下方众臣,眼眸冷冽,却语音平和,仿佛在与众朝臣谈心:“会辱及热血男儿的自尊心,有负先烈为我们创下如今盛世,以及与外族斗争所付出的牺牲……”

她整个人缓缓笼罩上一层冰霜,语音讽刺,语意铿锵:“非我族人,其心必异。与其把女子嫁出去成为非我族类,不如留下为我族的发展作出贡献。

所以,诸位,我好歹也是我朝上过战场的公主,与其指望我去和亲换来片刻安宁,不如让我领军与异族争战到底,我有自信,必能比和亲为诸位守住更久的平安。诸位意下如何?”

软刀子杀人!极尽讽刺之能事!在场所有的人,脑中不由同时浮出此话,长公主这绝对是在讽刺他们!她一女子都知道的道理,他们自然也知道。从前传说长公主言词犀利,如今他们亲身所受,何止是犀利,更有胜于刀割!刚刚才将北元人怼完,转过刀锋,便对准他们……

还是丞相韦唯顶住压力,在众臣期盼的眼光中开口:“老臣虽不济,也愿为我朝百姓抛头颅、洒热血。长公主乃是我朝护国公主,自然该与天子一起守国门。但前提是,须在臣等这些无用之身都拼尽之后,才有殿下出力之时。在此之前,长公主殿下请安心留守京城,安享太平。”

夏漓眼瞳微眯,而后平静一笑:“天子守国门,公主殉社稷,我朝从立国始,虽有数次危殆,也靠朝臣与百姓同心连气,度过了危难。到了本朝,更有韦相这种老成谋国之人为国相,还有诸位贤臣能吏为国奔走,我便也只能借韦相吉言,守于大家后方,安享太平了,那么以后,还请诸位多多关照。”

“……”

夏漓在心中冷笑,满朝文武,居然逼得陛下最后将她给请了来,既然这么不想女子参政,倒是抵住北元使臣的攻势啊,和亲?让已定亲的公主和亲,这种话也能在朝堂之上争论?荒天下之大谬,辱及皇室的奇耻大辱!此种话题就不能让北元之人开口露出半个字!一群无用的东西!

满朝鸦雀无声,众朝臣面对长公主的讽刺无有面目辩驳,俱都垂首噤声……

皇帝清了清嗓子,将众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才道:“文死谏,武死战,君王殉社稷!再没有将女子送去和亲而得来片刻安宁的道理,不然,要这天下热血男儿有何用?今日之闹剧,不过是因为我边军还不够强大,刀峰还不够锋利,方才让北元人有胆子当朝挑衅!

朕会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前提下,致力于增加朝廷的收入。同时,继续轻徭薄赋,藏富于民。

朕希望能在富民强国的同时,为边军改善行军的条件,增加将士们的军饷,为边军将士杀敌提供强力支持,提高将士们作战时生存之可能。

这些事,朕一直在做,但还远远不够,朕希望众位臣工与朕一起,为我朝国泰民安作出最大的努力。”

夏漓与所有人一起揖手山呼:“臣等遵旨,陛下英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经此一役,满朝文武都领受了护国长公主的厉害,从此,明里暗里,再没有人对夏漓的护国一爵有半点微辞。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传报内侍照例扬声,按照常例来说,这会儿应该是没人奏事了,下一句他就该喊‘退朝’了。

只不过传报内侍的声音刚落,就有人出列禀道:“臣兵部左侍郎冯景,携兵部郎中一人,主事二人,联名参兵部尚书邓节谨中饱私囊、贪污受贿、渎职犯罪等十一条罪状,臣等四人,已取得相关铁证,请陛下查阅。”

说罢,另三人同时出列,与冯景一起,高举奏章及证物,等着内侍来收至御案上。

在满朝文武的各色目光中,兵部尚书酿跄着出列跪下,将头上乌纱摘下放在一旁,再以头触地:“臣冤枉,求陛下明鉴!”

内侍将奏章都收上了御案,朝堂落针可闻,只有皇帝偶尔翻阅奏章和同时递上的账册等证据的声音。

夏漓学着太子的样子,眼观鼻,鼻观心,连眼角余光都规规矩矩的没有扩散。

等到皇帝将证据大概翻完,有内侍将这些再搬到了太子案上,换太子翻阅,夏漓继续眼观鼻。

皇帝等着太子看完后,问太子道:“太子以为如何?”

“儿臣以为,就目前的证据看来,邓大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为表公正,儿臣建议将兵部尚书交于刑部,由刑部核查后,再定罪。”

夏漓此时正在翻阅冯景等人递上来的奏章等物,没错,太子看完后,这些东西便被搬到了她的案几上。

夏漓没有看到一心二用,边快速翻阅,边听皇帝与太子的对话,只听皇帝赞成道:“就依太子,曹尚书,此案交于你。”

曹闻道出列:“臣遵旨!”

“来人,押下去。传朕喻令,褫夺邓节谨兵部尚书一职,废为庶人,家眷尽皆下狱,抄家。待刑部查明后,依律判罚。”

“陛下英明!”

皇帝揉了揉眉心,今日着实累了,他最后再道:“今日既已提到长公主的婚事,朕便在此宣布,经钦天监测算,今年十二月二十日,宜嫁娶,便定于此日,朝阳长公主出降英国公世子。”

“……”夏漓原地炸裂,翻阅的手停了下来,半晌只听到了:“恭喜陛下!恭喜长公主殿下!……退朝!”

等夏漓反应过来擡头的时候,皇帝已经降阶,她忙起身,也顾不得那给兵部尚书定罪的奏章了,急步跟在了皇帝身后、太子身侧,与他们同行出了御极殿。

待皇帝三人走远后,御极殿里才哄然出声,今日真是大事连连,朝野震动。

大家三三两两的退走,口中大多议论的都是长公主今日之举动,还有刚刚皇帝乾坤独断,直接将兵部尚书一家给下狱之事,一群男人,跟在菜市场讨价还价似的,热闹的不像话。

英国公以‘怒其不争’的眼神,顿足威严瞪了一眼儿子后,转身径直离开。当年退婚一事闹成那个样子,现在吃苦果了吧!行事不谨,必伤自身。这不争气的东西,幸得陛下不弃,将公主下嫁,否则,他这老脸都要被他丢光了!

黎寻之行礼送走父亲后,看着夏漓离开的方向……

“走吧,寻之,看什么呢?”雷子嘉拍了黎寻之的肩膀一下,二人一起去詹事府。

雷子嘉看了看黎寻之的脸色,心内思忖:这婚事的日期都定下来了,寻之还是这个脸色……,他道:“寻之,今日闹成这样,长公主要是软弱半分,就被北元人欺了去。她今日还替你出头了呐!你娶长公主,真的不亏,如今你们婚期都已经定了,你别垮着一张脸,要是被别人看见你的脸色,不得说你不高兴娶长公主啊,长公主得多伤心……”

“……子嘉,不是我不愿娶,是长公主不愿嫁……”

“……”什么?雷子嘉瞪大眼停下脚步,看着黎寻之加快的步伐,直到他走远了,他才快步跟了上去。

夏漓一路跟着皇帝与太子到了承明宫,经过这么一会,她已经冷静下来了,面上不显,只在一旁听着皇帝与太子讨论政事。

皇帝淡定的该做什么便做什么,太子有些奇怪,这时候,一般夏漓要么会跟他们附和几句,或者不耐听径直离开,现在她只一言不发的坐在那儿,仿佛今日她无论如何也不会离开。

太子嘴角抽搐:“小姑姑,要不你和孤一起去东宫,孤后日大婚,东宫忙做一团,你帮孤看看有什么缺漏的。”

夏漓看太子一眼:“有缺漏也耽误不了你娶亲,我啥也不懂,你别打我主意,我不去”。你嫡母皇后娘娘且还好好的管着事,她去凑什么热闹。

太子看了看皇帝,皇帝只当没看见太子的动作,太子泄气,不再多话。今日早朝结束得晚,太子等着在承明宫用过了午膳,才自己告退,一个人回了东宫。

太子走后,皇帝与夏漓在承明宫书房相对坐着,饭后喝喝茶,消消食。

“后日,你去东宫看看太子成礼吧,老二在,定是要闹他兄长洞房的。”夏漓不说话,皇帝只得自己先开口。

“那还不是太子惯的,不然哪有人敢去闹东宫的洞房?又没人嫌仕途太过坦荡。”大家且得怕太子给小鞋穿的。夏漓吐槽,太子温润有礼,可不得被跳脱的二皇子给烦着。

“都是年轻人,东宫到时候且得热闹着,你别一天到晚躲在自家屋里,也出去交几个手帕交,小姑娘们一起热热闹闹的多好。”皇帝早就想说了,他妹子也太宅了些,回京这么久,硬是没交到什么朋友。

“我都要嫁出去了,还和小姑娘交什么手帕交,自然得找些妇人们聊聊东家长、西家短,再看看有哪家可以聊闲骚。”

“……”皇帝给哽住,无奈道:“嫁人有什么不好,以后多个人陪着你,也省得你不爱出门,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夏漓不可思议的看着皇帝:“合着在您眼里,何有才、丁嬷嬷,还有公主府那几百侍卫下人们都不是人?”

皇帝给气笑了:“朝阳,你别胡搅蛮缠,朕是这个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