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朝阳长公主 > 第26章遇遥传以谣止谣

第26章遇遥传以谣止谣(2 / 2)

“儿子知道小姑姑今日要出宫,怕来晚了赶不上,这才这会儿过来。”太子回道。

“找我的?那你可以派个人让我去东宫嘛,急什么,我也不会平空消失了。”夏漓也无奈对太子道,你急什么啊?

“哦,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不亲口来问一声,孤有些不放心。小姑姑,你与冯景将军是怎么回事?”

“我与冯景怎么回事?”夏漓懵了,想了想,说:“就是一起用个膳、叙叙旧的事,能有什么事?。”

“外面都在传,说冯景与长公主过从甚密,说不得就是未来的长公主驸马了。还有的说长公主爱好奇特,竟是喜欢鳏夫的……”太子一口气说话,看着他小姑姑的反应。

皇帝先急了:“这是哪里传出来的谣言?如此恶毒,查,给朕查!”

夏漓本来一头雾水,见皇帝先急了,她思忖了片刻,问太子:“你这消息是从哪听来的?”

“子嘉在外听一些官员在私下传的,还没查出来谣言的出处。”太子再道。

“这谣言倒是一箭数雕,我与冯景成了,冯景的兵部侍郎就做不了,驸马一般是不任朝中中枢要职的。要是不成,嗯,也能毁了我的名声,冯景也讨不了好。”夏漓冷静分析道。

太子的话音一落,皇帝也想到了个中内情,见夏漓不生气,居然还在分析得失,一时无语……

“什么叫如果成了,你还真在考虑和冯将军成了……?那人成过亲还有俩孩子,比你大十岁有余!”太子也被夏漓给整的无语…

“成了有什么不好,冯将军人品没问题,有两孩子就没有传宗的压力,而且是我认识的人,彼此都了解互相的品性,还……”还不用夏漓承担生子的重任,挺不错的。

“还什么还,你闭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什么时候有你置喙的份!”皇帝越想越来气,他好好的妹子,怎么可能嫁一成过亲还有孩子的老男人,他这是造了什么孽!

夏漓见她皇兄真气上了,忙起身给他斟了杯茶,放在他面前,劝道:“别气,别气,我的婚事,自是陛下说了算,您气什么,都听您的,我只是随便分析分析,并不当真的。为这么小一事,不值得生气,来来,喝茶……”

皇帝瞪着夏漓,但见她殷勤的服侍劝说他,那火怎么就都发不了,只得控制住了脾气,面色恢复正常:“婚嫁大事,怎可随意乱来!”

夏漓顺毛捋,点头道:“没错,您说的对,这事自然是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太子叹为观止,她小姑姑这是把他爹爹当小孩哄吧,这么就过去啦?

“就怕是有心人故意为之,让这谣言愈演愈烈。”太子担忧道。

夏漓听到这谣言时,想到的就是韦世游评价林郁说话不中听的话,她道:“此事可能是林郁那儿起的头,我与冯将军共膳时,他闯进门打听了冯将军是谁。”

“……这个林郁,平时就爱道人长短,这回真是……”,太子看看他爹的脸色,继续道:“但想必他也只是被人利用了,并不知道此事的严重性……”

“既然如此,朕自会处置,这个林郁,读书不成,习武不成,就剩一张嘴了,朕真是……”想想皇后,皇帝突觉失了力气。这些年皇后越发纵的她的家人胆大妄为,他明里暗里的敲打,皆是没什么用。

“只是处置了林郁,也消除不了已传开的谣言,也不可能让林郁去澄清,只怕越描越黑……”太了为难道。这事真是陷入两难,不管吧,他小姑姑的名声就没了,管吧,又从何管起。自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皇帝也陷入沉吟中,这确是是个问题…

“这事简单,林郁也不用处置了,直接交给二皇子吧,我近日跟着他认识了不少青年俊彦,什么韦相郑尚书邓尚书家的公子,让老二也去传谣言,就说我要看中也看中这么些读书人,这事就结了。”

“这倒是个办法,以谣言攻谣言,小姑姑你这脑子转得就是快。”太子一挥衣袖,颇觉柳暗花明又一村。

“办法是个好办法,就是一个不好,说不得要传成朝阳不安于室……,唉,只能两害相权取于轻了。”皇帝叹口气,不过还好,本朝民风开放,男子与女子只要符合礼仪,也是可以适当相处的。

“我什么时候安于室了,不是在外游荡了十来年么,皇兄放心,小二办事还是知道分寸的,他知道怎么做。”这点夏漓还是相信二皇子的。

皇帝见夏漓这么说她自己,笑:“朕不跟你计较,你倒是还提起这茬……”,他摇头失笑,他妹子在抹黑她自己的这块上,怎么这么下得去手呢?再想起老二:“不过,这事儿确实是可以交给老二去办,何玉,去让老二进宫一趟。”

皇帝直接宣二皇子进宫,夏漓受太子之邀和太子一起去了东宫,二人一起向皇帝告辞,然后顶着烈日又去了东宫。

出了承明宫,夏漓就让堇一跑一趟冯府,让冯将军不用担心,此事宫中已有处置之法。太子在一旁见夏漓做这安排,只说了一句:“小姑姑倒真是替他人考虑的周到。”

到了东宫之后,休息了半刻钟,黎寻之和雷子嘉一起回了东宫,二人坐下后,雷子嘉说道:“殿下,查出来了,最初这话是从承恩公世子林郁口中流出来的。”

太子让他喝口凉水解解暑,才道:“此事陛下已经处置好了,咱们看着后续就好。其他暂时不用管了。”

“嗯?陛下这么快就有处置了,这谣言传出了,可不好收拾。”雷子嘉忙道。

黎寻之听太子的话意,思考了一瞬,要止谣,只有……

“以谣止谣,陛下让二弟帮忙,小姑姑最近与二弟参加了不少诗会……”太子颇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夏漓。

夏漓道:“嗯,最近确实在二皇子处学了不少诗词,我自觉自己于诗词一道颇有进益”。

太子好奇:“小姑姑你读书还需要何进益,就您那记性,读书可比孤读的容易多了。”

“我只是背书厉害,要论读书,真不是那个料,我看四书五经能把自己看睡着……”夏漓告诉太子她其实真不是他所想像的那种……书读一遍,其意自现的天才。

太子笑道:“是吗,那你于诗词之道有什么进益?不如你给孤说说那些才子们写的诗,孤也进益进益。”

“那还是算了吧,那些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伤春悲秋的酸诗,留给我尚能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催个眠。太子你听了,我怕你也跟着多愁善感的失了本心,陛下可就少了一大劳力。”

太子哭笑不得:“您这说的什么跟什么,孤哪里有你说的这么心志不坚,这么容易被别人影响的。”

夏漓摆摆手,打定主意,不与太子聊这些诗词,她不喜欢。就算把各朝诗词都背个遍,她自己也是写不出来诗的。她觉得要想写出好诗,必然得多愁善感为外物影响悲喜,太子也好,她也好,都需要理智的看待各方事物,方能守住本心,不轻易为外物所动摇。

雷子嘉和黎寻之见他二人这么插科打诨的聊天,便也安静的笑着坐在一旁歇歇凉,缓解他们刚从外面回来的热燥。

待到下午太阳渐小,夏漓准备告辞,太子这才道:“小姑姑,过几天是寻之的冠礼,孤想邀请你与孤同去。”

黎寻之听太子代他邀请长公主,便从怀中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请柬,递给夏漓。

夏漓接过请柬:“哦,那恭喜黎世子了。”夏漓先对黎寻之表示恭喜。然后对太子道:“你们一块儿多热闹热闹,叫我做什么,我是一招事儿的人物,回回参加大宴,都得有点风波,我都疲了。”

“殿下,不是大宴,只小范围的邀了一些相熟的人。”黎寻之见长公主不愿意去,便解释道。

“额,你别误会,我人不到礼到,心意最重要是吧。”夏漓真不想去,便客气的对黎寻之说道。

“长公主殿下,您去吧,到时候臣也在,太子殿下也在,不会有什么风波的,有的话,臣也替您处理的妥妥当当。”雷子嘉见太子与寻之都在邀长公主一起参宴,便帮腔道。

“小姑姑可是觉得和孤在一起无趣,所以总不爱与孤来往……?”太子有些难过,接着道:“孤见您总与二弟有说有笑,还一起参加二弟组织的诗会……”

“……,我没有啊,我何时不爱与太子来往了,你与老二都是我的亲侄,我何曾区别对待你们了?”夏漓冤死了,她自认为对几个侄儿都不差啊,怎么这还要争个高低不成?

太子不说话,只面带幽怨的看着夏漓,夏漓真是槽多无口:“黎世子的大寿是吧,我去。堂堂太子,做出这么个样子,你怎么跟被人夺舍了似的。”

太子无辜道:“小姑姑,你忘了,孤其实本来就是这么个样子,只是太子做久了,人人都忘了那个只是个庶长子的少年罢了。”太子叹气,他也曾是个父亲惯宠的小小孩童,只是这么多年被规矩礼仪浇灌成了一名合规矩礼仪的太子罢了。

“……”夏漓无语,好吧,你是太子,你赢了。

夏漓与太子约好了去英国公府的时日,便离开东宫。

“殿下,您为什么一定要长公主去寻之的冠礼,长公主看着不太愿意啊。”等夏漓走了,雷子嘉问太子道 。

太子看了一眼黎寻之,才道:“自然是因为人多热闹。”

雷子嘉汗:“三公主不是透过您硬要了请柬吗,还不够热闹?”

太子再看了一眼黎寻之,继续给雷子嘉解释“……就是因为三公主要去,才更要邀请小姑姑,不然你以为三公主闹起来,孤拿她有办法?”

“……,这,寻之的冠礼,三公主讨好祝贺还来不及,为什么要闹?”雷子嘉总觉得有点奇怪。

黎寻之对于雷子嘉这么多的问题忍无可忍,直接道:“你这么不希望长公主去,要不你去告诉长公主,请她不要去了?”

雷子嘉真是不明白了:“我只是好奇,你这么大火气干什么,长公主愿意去,自然是最好,我干吗要去阻止她。”说不得有长公主在更得乐趣,长公主这人多有意思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