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入酉时,帝后及太子先后都入了殿,一时山呼万岁,众人一通见礼后,先后落座。皇帝看着今日的座次,微皱眉头,看向三公主,三公主梗着脖子,视线旁移。皇后瞪了三公主一眼,无奈的朝皇帝笑了笑。
太子先开口:“孤老远就听到大家的笑声了,说什么呢,这么高兴。”
“回太子的话,自是大家对小姑姑回朝,表达了欢欣鼓舞之情。”二皇子不失时机,继续拍马她小姑姑。
三公主看不惯她二哥阿谀奉承犯贱的样子,给他二哥上眼药:“什么欢欣鼓舞,是二哥不害臊的说明儿就要成亲生儿子,小姑姑则是大言不惭的说她要当祖母了”。
太子忍笑,他二弟和小姑姑可真是不让人意外,总是能恰到好处的搞怪。
皇帝听了这话,皱起了眉头:“老二,你身为兄长,就是这么给弟妹带头的?当着众人信口开河,你书都读狗肚子里去了?”
皇后则只好给二皇子善后:“陛下,二皇子不过是玩笑话,当不得真,今儿是给咱们长公主接风的大喜日子,您可不许生气,否则咱们哪还敢说笑呢。”
皇帝瞪了二皇子一眼,算是放过了他:“开宴吧。”
宫人这才上菜上酒。
这时殿外的小内侍疾步进来,在何玉耳边小声传话,何玉一顿,立马在皇帝跟前小声禀报,皇帝微愣了一下,眼光略闪的点了下头,皇后则是嘴角扯了扯,是个想笑没笑出来的样子。然后以眼神示意身边的大太监,在她侧边加了一张案几。
“大长公主驾到,益阳郡主到”片刻后,殿外响起传报声。
只见一红衫少女扶着一位仰首挺胸、雍容华贵的白发老妪走了进来。
夏漓在听到“大长公主”四个字的时候就不好了,幼时夏漓有幸见过几次,每次见礼时,大长公主都是目不斜视鼻孔里面‘哼’一声作为回应。
这位先帝时的长公主,是夏漓亲爹的嫡长姐,在夏漓祖父朝的时候,就风光无限,到现在已经风光了三朝。身为嫡长公主,名字叫做夏元珍,封号叫做永康,是第一的珍宝,受永远健康的祝福。不像夏漓,出生在祭灶王的时候,先帝给起的名字,说是祭灶王得以火烧灶,得起个跟火有关的名字,但总不能叫夏火吧,得勒,那就叫夏离吧,离为火卦嘛。不过后来她皇兄嫌这名字不吉利,才在离字旁加了三点水。
这位先帝朝的元嫡长公主,一生骄傲。同为嫡公主,本朝的嫡三公主,估计从来就没入过她的眼。能入她眼的可能也就是夏漓的亲爹先帝了。先帝是继后所出,和这位大长公主不是一个娘,即使入眼夏漓估计也只有刚刚好的程度。到了夏漓的六兄当上了皇帝,可能也只有勉强入眼的程度……
夏漓惨点,她觉得仅从大长公主对她从鼻腔里面‘哼’的那几声,她老人家肯定不记得有夏漓这号人物。今日不知道这位是为了什么来的?她这号人物,还不值得大长公主亲自来一趟的。
“老身见过陛下,陛下万安。老身听闻今日宫中有宴席,不请自来,还望陛下海涵。”
“姑母能来就好,请姑母入座。”皇帝略略起身弯了弯腰。皇后则低头欠了欠身。
等大长公主被孙女扶着入了座,众人依礼数各自施礼后,皇帝拿起自己的酒杯,示意何玉给他满上后,举起酒杯:“众卿,”待大家都看向他后,接着说:“长公主一朝归家路,十年才相逢,为了贺喜长公主的回归,请诸位满饮此杯。”皇帝擡手干了这杯酒,怔了怔,瞄了夏漓一眼,再微转头看了何玉一眼,何玉乖觉的给皇帝再满上了一杯,皇帝半天没再伸手端杯。
和众人一起饮了一杯皇帝陛下的邀酒后,夏漓眼观鼻鼻观心。没错,她指使何玉将皇帝的酒给换成白水了。
“诸位,请和本宫一起共饮此杯,同祝长公主身体康泰。”皇后也很给面子的为夏漓擡轿。
夏漓再次和众人一起共饮一杯后,向皇后揖了揖手。二人眼神交错,其乐融融。
一时杯觥交措,满堂欢声笑语。
只皇后身边一片冷凝,大长公主只在皇帝致词的时候用酒沾了沾唇,其余时候如高岭之花,并不与其他凡人交流,只在孙女的服侍下,略用些食物。
大长公主能不理皇后,皇后却不能不理她。皇后自来以贤后自居,自不能怠慢长辈自砸招牌。奈何热脸贴冷屁股,只能尴尬的对皇帝笑笑。
夏漓在何有才的侍候下,用了些食物,端起茶杯漱漱口。见眼前的二皇子等几位,正在打眉眼官司:余光乜大长公主一眼后,互相扯扯嘴角。
太子“嗯哼”了一声后,众人消停:“欢迎小姑姑回家,孤满饮此杯,小姑姑自便。”太子对着夏漓饮完一杯后,笑着向她亮了亮杯底。
夏漓自也是陪着喝了一杯,对太子亮了杯底。二人相视一笑,颇为默契。
二皇子不甘落后,也举起酒杯给夏漓敬酒,夏漓当没看见。她坐直身子,双手举杯,面向帝后:“臣妹敬陛下、娘娘,多谢陛下、娘娘多年照拂。”夏漓连饮三杯,对帝后亮了杯底。
帝后相视一笑,欣然同饮。
“咳”大长公主清了清嗓子,目光看向了夏漓。夏漓埋头吃的正高兴,不曾接受到大长公主的信号。
倒是对面的三公主兴灾乐祸,唯恐天下不乱、眼含挑衅的对夏漓说:“小姑姑,姑祖母看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