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 哑泉咒(2 / 2)

柳渐来虽然不是什么大学问家,但跟着老木匠也认得一些篆字。他辨认了半天,勉强认出那几个字是:“饮吾水者,当以诚偿,否则,永世无言。”

“以诚偿?”柳渐来喃喃自语。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说不能白喝泉水,要拿出诚意来报答吗?可山神要什么样的“诚”呢?是金银财宝,还是牛羊祭品?

他想不明白。口渴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喉咙里像是要冒出火来。他看着那诱人的泉水,心想:“管他呢,先喝一口解解渴,大不了变成哑巴,只要能把水引下山就行。”

他捧起一捧水,正要送到嘴边,心里却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不行!如果就这么喝了,和那些贪婪地索取自然恩赐,却不知感恩回报的人有什么区别?这“诚偿”,恐怕不是指物质上的东西。

他放下水,重新审视那块浮雕。他是个手艺人,看东西的角度自然和别人不同。他发现,虽然神像威严,但那眼神深处,似乎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落寞?而且,神像的嘴角,好像缺了一小块,破坏了整体的和谐。

柳渐来心里一动。他拿出腰间的雕刻刀,又从地上捡起一块质地还算细腻的石头,对着那神像,开始比划起来。他决定,要用自己的手艺,把神像那破损的嘴角修补完整,这或许就是山神想要的“诚偿”——一份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创造,而不是简单的索取。

说干就干。柳渐来盘腿坐下,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他忘记了口渴,忘记了疲惫,整个世界里只剩下他和眼前的神像。他的刻刀在石块上飞舞,时而轻柔,时而有力。他想象着山神守护这片山林千年的孤独,想象着它看到人们因干旱而受苦时的无奈。他把这份理解和敬意,全都倾注到了手中的刻刀上。

时间一点点过去,太阳从东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当柳渐来刻下最后一刀,将那块修补好的石片小心翼翼地嵌回神像的嘴角时,奇迹发生了。

只听“嗡”的一声轻响,仿佛古钟被敲响。那神像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一道柔和的光。紧接着,那原本只有一丝丝渗出的泉眼,突然“咕嘟咕嘟”地冒出大股的泉水,水流比之前大了好几倍,汇入潭中,又从潭边溢出,形成了一条新的小溪,欢快地向山下流去。

一股清凉甘甜的气息弥漫开来。柳渐来再也忍不住,他捧起泉水,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泉水入口,沁人心脾,不仅解了他所有的渴,还让他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他试着开口喊了一声:“有水了!”

声音洪亮,清晰无比。他没有变成哑巴!

柳渐来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明白了,所谓的“哑泉咒”,并不是一个恶毒的诅咒,而是一个考验。它考验的,是人心。那些心怀贪念,只想不劳而获的人,喝了水,心被贪欲堵塞,自然就“说不出话”了,因为他们失去了与天地万物沟通的“诚”。而像他这样,懂得尊重、愿意付出真心的人,得到的自然是神灵的庇佑和慷慨的馈赠。

他顺着新形成的小溪往山下走,发现溪水并没有消失,而是蜿蜒着流向了柳家村的方向。他回到村里时,全村人都惊呆了。他们看到柳渐来不仅安然无恙,还能说话,更让他身后跟着一条清亮亮的溪流。

当柳渐来把自己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大家时,所有人都沉默了。他们为自己之前的自私和胆怯感到羞愧,更为柳渐来的智慧和勇气感到敬佩。

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顺着溪流的源头,挖出了一条水渠,把哑泉的泉水引到了村里的田地里。干涸的土地得到了滋润,枯黄的庄稼重新挺起了腰杆。柳家村得救了。

从此以后,柳渐来成了村里的大英雄。但他还是那个慢慢悠悠的柳渐来,依旧每天摆弄他的木头和石头。只是他的雕刻手艺,似乎又上了一个台阶。因为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匠心,不只是雕琢木头和石头,更是雕琢自己的内心。只要你怀着一颗真诚、善良、懂得感恩的心去对待这个世界,世界也必将以最美好的方式回报你。

而铜鼓岭的哑泉,也不再是什么可怕的禁地。它成了柳家村的圣泉。村里人立下规矩,每次去取水,都要在泉边的神像前放上一朵野花,或者一块自己雕刻的小玩意儿,以示感谢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