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伊尹和商侯观于汾水,曾经见过宝鼎。
商侯和伊尹正在观看汾水之际,忽有霞光起自水中,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察有一道黄气,上亘于天。
商侯问道:“此何祥瑞?”
伊尹端详了一阵,不置可否。商侯说道:“可是神龟?”
伊尹说道:“不是神龟,待我仔细观瞧!——”
须臾有一物浮起,顶宽若有耳,有角。商侯说道:“此物必是黄龙啊!”
伊尹说道:“龙喜动而不静,此物静止不动,不是黄龙……”
商侯说:“那就是蛟蜃。”
伊尹说:“蛟蜃是东方间气之精,色不纯,气不中,应该不是……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此物,根起于白,上亘天而黄,其质似金非金,似玉非玉,盖玉皇之精所成。其象也,静而正,华而尊,必天子之器也。”
商侯命人打捞上来,宝鼎得以重见天日!宝鼎刚刚出水,复又沉入水底,不见影踪。至阳者媚阴,宝鼎极阳,除非有神力之奇女子,否则不可举。
商侯无奈,只好暂时作罢!
伊尹和费昌谈及此事,也是唏嘘不已!毕竟已是时过境迁,不知何时宝鼎才能重见天日?
人们只知道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根本不知道后羿也是窃国大盗。本来后羿也是有穷国的君主。
有穷国国君后羿不是唐尧时的羿,因如羿善射,故名之后羿。
射九日的是羿,而不是后羿。人们习惯称之为后羿射日。
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唐尧虞舜,各领风骚。
伊尹和费昌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经是日落西山,入夜时分。夜深人静,两人推杯换盏,促膝长谈,不觉时光流逝,夜色渐浓……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今日的分别,是为了明日的相见。知音难觅,知己难寻。他们是惺惺相惜,不忍分离……
翌日一早,伊尹辞别了费昌,回归亳都来见商侯。太史终古已经先伊尹来到了亳都,见到了商侯。
终古见到商侯是泣不成声。终古向商侯陈述夏都之事,痛斥桀王昏庸无道,是非不分。中古说天命绝夏,君王当救天下生民于水火之中。
商侯辞谢不敢当,而客尊终古于国。
待到伊尹回归,与中古密论天道。
大夏国桀王一党目无王法,横行霸道,天下乌鸦一般黑。能够与之抗衡和扭转乾坤的,也只有商侯天乙了。
商侯顺应民意,体察民情,不敢妄自菲薄,逆天而行。要知道天意不可违呀!此时的商侯养精蓄锐,休养生息,收敛锋芒,蓄势待发!
商侯虽然有讨伐桀王之意,只是时机没有成熟。伊尹和终古推波助澜,势要助商侯一臂之力。
商侯谨小慎微,不敢粗心大意,更不能走漏风声,以免招惹是非,引火烧身。商侯说自己已经老了,行将就木,力不从心,只是在苟延残喘……
伊尹虽然着急,但是并没有说破。伊尹看得明白,只是看破不说破!终古气得一跺脚,悻悻而去!
都一把年纪啦,终归还是改不了急性子,暴脾气!岁月没有磨去他身上的棱角,反而百炼成钢,锋芒毕露了!
终古肚子里面装不住事,并且爱憎分明!喜怒都挂在脸上,不像那些城府深的人,喜怒不形于色。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并且还有招贤纳士。如果没有人才,怎么能成大事啊?成大事者必须有人捧和辅佐……
且说天下诸侯,如果不是桀王一党,都是不足有为的。不足有为的,都是善良之辈,而桀王一党则是穷凶极恶的。
如豕韦氏,自孔甲之世已霸行天下。到了桀王之世,畏桀王之力,只得与之为党。而葛氏又新起,相与屡屡助桀凶淫以威天下。天下诸侯惧怕桀王,也害怕伍氏,伍氏因以凭陵下国,无所不至。
东方豕韦氏为霸,吞并小国三十,地方九百里甲士九万,车九千乘。其余东方各国,没有灭亡的,只能唯命是从,称臣纳贡。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啊!
就连东方九夷也心甘情愿协助豕韦氏,唯命是从。
小国都要有靠山的,背靠大树好乘凉啊!
北方昆吾氏为霸,吞并小国二十八,地方八百里,甲士八万,车八千乘。其余没有灭亡的小国,只能称臣纳贡,唯命是从。
西方顾氏为霸,吞并小国二十,地方四百里,甲士四万,车四千乘。其余西方没有灭亡的小国,都是称臣纳贡,唯命是从。
南方常氏为霸,吞并小国二十二,地方五百里,甲士五万,车五千乘。其余南方没有灭亡的小国,只能唯命是从。
中间桀王为霸。助桀王为霸的是葛氏,葛氏吞并小国五国,地方三百里,甲士三万,车三千乘,余下小国唯命是从,不敢造次!
东西南北中五方霸主,都是桀王的恶党,桀王把他们当成了左膀右臂。
在为数众多的小诸侯国之中,有帝王之胄、神明之裔、圣贤之后、先代大臣之后,还有夏后氏姨亲甥舅之国。初年自立,自来朝者,至今也有被摧灭吞并的,也有不能自立丧国亡身的,也有不得已顺从恶党助桀为虐的。
是助纣为虐,不是助纣为虐了。
外不失和好,内能勉守其国的,即所谓的善者,很少。至于修德行仁自强的,那就更少了,唯有极西方有邰之国,羿之后姬氏公刘者,失国居戎,及今公刘能修后稷之业,民富心一,乃立国于幽之古,今邠州三水。
国既富强,为善自固,诸乱暴之国不敢窥伺。因为与中原远绝,亦不朝桀,亦不称霸,遂为后来周家之祖。
而诸侯国只能修德行仁,节用足国,仁民爱众,不失朝桀之礼,尽事桀之道,却不从恶又不党乱,不凌弱亦不畏强,并且无人敢欺负敢入侵的者,独有商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