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风落九原,碑鸣无声(1 / 2)

——

秋暮将深,稷阳北郊的九原山静得出奇。

山脚是新铸的玄朝纪碑,碑体以“黑曜青铜”锻炼而成,光可照人。

碑上刻着七百二十七个名字,从宁凡开国至今日的所有殁将、殉儒、隐医、烈工、流民。

碑文未完,仍留三寸空白。

风过之处,枯叶旋舞,落在那片空白上。

——

宁凡披玄衣而来。

他未乘车,只一人步行,自宫门而出,一路经太常街、文署、稷河桥,再至此地。

随侍远远跟着,不敢近身。

——

九原的风极冷。

那风吹动他的发丝,露出几缕银白。

“原来,岁月在战火之外,也能成兵。”

宁凡微笑,神情中多了几分释然。

他伸手抚上碑面,指尖触及的冰凉,像是在触摸昔年的众人。

他看到了陈铎、韩守、洛谕、苏浅浅……

每一个名字都在他心底回响,像风声,如誓言。

——

碑旁,一位灰衣老人拄杖而立。

那是旧铸司的残匠,名卓久。

他拱手,声音沙哑:“陛下……碑已成,只待刻上最后一行。”

宁凡微微颔首:“最后一行,朕不写。”

卓久一愣:“为何?”

宁凡望着远山云气,低声道:“碑有空,世才有续。若今人填尽此碑,后人何寄哀?”

老人沉默许久,终是长叹。

“也罢……留三寸空白,让风写。”

——

山顶立着一座祭坛,陈设极简,只一盏火灯与一盘稷米。

灯火微微跳动。

那是当年苏浅浅留的“人火种”。

宁凡拾起一粒稷米,放入灯中。

火光微颤,随即燃亮,一缕淡红的火焰透出青烟。

他凝视良久,轻声呢喃:“这一粒火,足以照尽千年暗。”

——

下山之时,山风骤起。

那火灯的光被风卷成一道细线,沿着山道一路延伸,似在引路。

宁凡未止步。

他背手而行,步履平稳,直到远处宫门的金瓦映入天边。

——

当夜。

京城群钟齐鸣,象征“纪年再立”。

御史台传新诏:

“以九原纪碑为国史首卷,以太初火录为国教附典,合称《人火二录》。”

文武百官齐贺。

唯宁凡沉默不语,只微微合掌,向北而拜。

那一拜,不为天,不为祖,只为人。

——

次日,宫中立新碑仪典。

文官百余,儒生千众,皆着白衣,行“无声礼”。

整个广场无鼓无乐,唯有风声与脚步。

火灯一盏盏传递,从宫门至九原,延绵数里。

那火光连成一道天河,直通碑顶。

碑体忽然震动,发出低沉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