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风火议会,万象初熙(2 / 2)

——第三项,“海律”。

穆烟玉展开一卷舆图,上绘五洋九港,注记新商路与补给线。她指着东海道线:“臣观潮势,风转三旬,海上商路可通五国。然海盗尚炽,请设‘海律厅’,由水师与格物院共管。造船法、海贸规、风候图,皆归此厅。”

宁凡笑道:“好。”

他目光落在她指尖的蓝线之上,心中暗思:玄朝之势,已至海疆,下一步,便是以风为刃,破万里浪。

午后,阳光穿过金瓦,殿中微尘浮动。议会仍在继续。各部门纷纷上奏,奏章如流云飞动,落案成堆。

段震虽少言,却在最后奏请:“臣以为,当设‘火卫军’。非常备兵,而为救火、平乱、抗灾之兵,民可兼役,平时训练,战时即征。此兵不持刀剑,而持火缸与水轮。火可毁,亦可生。若欲掌火,必先畏火。”

宁凡静默良久,方道:“准奏。”

殿外,春风更盛。

此后连日,议会延续不休。每一日晨启暮罢,文臣武将共议不绝。

苏浅浅每日暗中巡视,夜里仍坐在暗影阁书案前,记下各派言辞、态度。她笔锋如刀,划在纸上的名字,有人重,有人轻。每当烛焰微晃,她便抬眸——那火光在她瞳底折成一线寒。

京中气象也随之渐变。

书院南苑扩建,学宫屋顶覆以青瓦,石阶长达百丈;工部夜造路灯,夜里京华不再黑暗;鸿胪寺开通外宾接待区,数国使节仍滞留城中,以观玄朝新政。

街头书坊印制《风火议会日录》,每日售数千册,士人争相传阅。议会之名,传遍九州。

三月将尽,宁凡亲临太液池畔,视察“风火塔”建成仪式。那塔高三十丈,以铜骨为筋,火砂为心,昼夜燃而不熄,象征玄火不灭。

李子清站在塔前,衣角被热风掀起,声音微颤:“陛下,此塔火芯能以风驱,昼则光照百丈,夜可引舟千里。”

宁凡微笑,注视那火焰旋腾之势,低声道:“火若不息,国亦不息。”

秦如月轻声补道:“但若火太盛,亦会焚身。”

宁凡侧眸一笑,眼底的光如刃:“所以需风。”

她懂他的话。火是势,风是度。风火并济,方能久长。

傍晚,风火塔初燃。全城百姓汇聚天街,仰望那一束火光破云而出,直射夜空。无数孩子欢呼,老者拄杖而泣。

那一刻,玄朝的夜,比白昼还明。

苏若雪立于高台,看人海如潮,心底微热。她低声自语:“火已起,风将随之……可火若燃太旺,终要有人护灰。”

宁凡立于塔顶之上,衣袍翻飞。风在衣下呼啸,火在脚下翻滚。他抬手,向北方虚空一指——那是旧鹰翔海岸的方向。

他缓缓道:“玄火既燃,天下皆明。”

夜风翻卷,带着火光反照他眼。那光既似黎明,又似劫火。

殿下众臣遥望,只见他立于火塔之巅,身影与光焰融为一体。

——盛世初启。

然而在极光的尽头,阴影亦在无声蔓延。

苏浅浅夜归暗阁,掀起地毯下的暗槽,取出密函。那是鹰翔留驻学子先遣使的暗号。她抚信封,手微微颤。火光映在她侧脸上,像一条将要燃尽的线。

她闭眼,低声呢喃:“风与火……究竟是生,还是灭?”

烛光跳动,窗外风声渐紧。

夜色如墨,风火塔的光仍在照彻云端,映出玄京城的轮廓——那是一座在光与暗、盛与危之间,缓缓行进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