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面如寒冰:"继续上山。朕倒要看看,还有什么'天威'!"
正午时分,浑身湿透的銮驾终于抵达玉皇顶。暴雨中的封禅台宛如孤岛,礼官们瑟瑟发抖地捧着祭文,祭品在狂风中七零八落。
雍正却甩开华盖,独自走向祭坛。他展开被雨水浸透的玉册,在雷电交加中高声诵读:"朕承天命,抚育万方...今登岱宗,敢问苍穹:新政何罪?天雷何怒?"
话音未落,一道前所未有的巨型闪电劈开乌云,将整个祭坛照得如同白昼!群臣骇然跪倒,却见雍正岿然不动,手中玉册竟在电光中莹莹生辉。
奇迹般的一幕发生了——闪电过后,云开雾散。一束阳光穿透云层,正落在祭坛中央。山下传来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原来泰安百姓都看到了这"天开眼"的奇景!
雍正转身时,李辰浩注意到皇帝手中玉册背面浮现出淡淡金纹,竟组成"贞观"二字——这是唐太宗当年封禅时刻的铭文!
下山途中,李辰浩奉命彻查雷击事件。在升仙坊岩缝中,他发现了更多铁链残片,其上铸有模糊的"兵械司"印记。更惊人的是,那本《山海经》的夹页中,还藏着张纸条:"暴雨日,雷泽位,龙坠渊"。
"这不是刺杀,"李辰浩猛然醒悟,"是要制造'天诛'假象!"
若雍正真的坠崖身亡,天下人只会以为这是"天谴",谁会怀疑是谋杀?
回京途中,雍正召李辰浩入御辇。皇帝已换上新龙袍,正把玩着那块焦黑的衣角。
"李卿,你看这像什么?"
李辰浩细看那焦痕:"似...龙爪握珠?"
"朕看是龙爪破云。"雍正意味深长,"泰山雷暴,不过是层乌云。而朕的新政..."他指尖划过焦痕,"就是要抓破这天!"
当夜,泰安知府送来急报:在泰山脚下客栈抓获三名形迹可疑者,搜出硝石二十斤、铁链数条及庄亲王府通行令牌。但人犯在押解途中,竟被一队"绿营兵"劫走!
李辰浩查看令牌,发现背面刻着微小的虎头纹——与景陵渗水案证物如出一辙。
紫禁城的晨钟响起时,李辰浩站在东华门前,望着泰山方向的朝霞。昨夜那场雷暴,已化作百姓口中的"真龙渡劫"。而雍正冒险封禅的壮举,成功将"天谴"谣言扭转为"天命所归"。
但李辰浩知道,真正的雷暴才刚刚开始。他摸了摸怀中的铁链残片,那里还沾着泰山之巅的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