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俺们那坑,不会突然打你个措手不及!”
年轻点的后生挠着头。
“掌纹支付?刷个手掌就能付钱?那要是手掉了……呃,不是,那要是手弄脏了咋办?”
他想象了一下自己满手黑泥去集市上买东西,对着个机器晃手的场景,自己先乐了。
*
几个儒生打扮的人,也在对着光幕摇头晃脑。
“礼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老学究捋着胡须,
“观此天幕,可知矣。这诸多机巧之物,若不能便民,反增其扰,则失其本意矣。
便如那感应水龙头,君子正衣冠,沐手亦需从容,岂能如猿猴般手舞足蹈,贴之近之方能得水?成何体统!”
另一个年轻些的文人则对“社恐”的评论深有感触。
“然也!尤其是那公厕之中,四下无人尚可摸索,若有人旁观,却不得其法,确实令人面红耳赤,手足无措。
此非人之过,乃器物之设计未虑及人之常情也。”
“还有那车门,”
旁边一人接口,
“若是君子,乘车自有礼法。如今这车门都需研究半晌方能开启。
若在贵人面前失仪,岂不尴尬?还是我朝马车好,帘子一掀,便可上下。”
他们觉得,光幕里的世界虽然新奇,但很多地方似乎失了“礼”和“度”,让人变得不像个稳重端庄的“人”了。
*
某个书院内。
一群学子正在休息,也聚在一起观看天幕。
“《不怪我奶跟不上时代,我也跟不上》……”
一个学子不自觉念出这条评论,若有所思,
“看来这时代变迁之速,竟如此骇人。非独老人,连青年亦觉吃力。”
另一位也道,
“然其下亦有人言,‘提升自己的精神和文化永远不会被淘汰’。此言大善!
任他器物如何变幻,诗书道理总是相通的。便如我朝宋学士之文章,放到他那时,难道就不是好文章了么?”
“话虽如此,”
对格物之学感兴趣的学子插嘴,
“但这机巧之物,若设计得宜,确能便民。
水龙头感应不佳,似是未能虑及天寒手冷之人,此乃设计之疏漏,非格物之本意。若能使老妪童稚皆能轻易使用,方为上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