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炼狱2(2 / 2)

后宫的位分也不完全是宜修一人说了算的,年侧福晋当册封为华妃,李侧福晋当册封为齐妃,还有耿庶福晋册封为裕嫔,这都是皇上早早就定下的,已同宜修说过了。

故而,年世兰仍是侧福晋,也不惧怕成了皇后的乌拉那拉宜修,她不像旁的妾室,还要担心皇后在位分上动手脚。

还有两人的位分,也是如此,宜修却有异议要同皇上分说,便寻了皇上得空的时间,带着剪秋去了养心殿。

“皇后来了。”

皇帝面色平淡,口吻亦是如出一辙,宜修也是习惯的。

她却是欢喜的,皇后,刚换了称谓没多久,她还没习惯,一听心里边舒坦得很。

而且,她是深爱着皇上的,宜修含情脉脉看了眼皇上,情绪感知提醒她,皇上正在逐渐变得不耐烦。

没关系,这个宜修倒是习惯的,不需要情绪感知提醒,她自己也知道。

皇帝在桌案前,没有要动的意思,宜修只能落座与左下方的第一个位置,遥遥看着皇帝,启唇说道:“皇上,臣妾是为了妹妹们的位分一事而来。”

高位早已确定好了,低位皇帝并不关心,他得忙着朝政的事,哪有闲工夫一而再,再而三地浪费时间在这上头。

皇帝脸色更沉重了些,但宜修还殷切地看着他,便只是说道:“嗯,你说。”

刚登基一个多月,帝后就在养心殿争吵,他丢不起这个脸,

皇帝不高兴,皇帝忍。

情绪感知提醒:不耐烦已成功转换为烦。

宜修更为迫切地想要为皇上出谋划策了,她也想让皇上看到自己的好处。

“这华妃,齐妃两个妃位是定好的,无需改动,嫔位上,有弘昼在,裕嫔也当得。只是原先预定的端妃与敬嫔,臣妾以为不妥,这二人没有子嗣,也没有恩宠,只怕旁人会揣测她们是因何登上高位的。姐妹们从王府入宫后,只怕身边的人也要变上一变,这万一有多嘴多舌的奴婢,臣妾想着,不好。”

这二人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齐月宾病殃殃地对抗年世兰,冯若昭窝窝囊囊地对抗年世兰。

皇帝皱起眉头又很快松开,如此说来,确实明显了些,宫中的人未必看不清,一个去提醒世兰的人都没有这种事也确实没办法保证,毕竟世兰是真有钱,这皇帝还是了解的,便问道:“那皇后以为如何?”

宜修给出了她的解决办法,说道:“不如,都册封为贵人,臣妾知道,这委屈了她们,不过未来的日子还长呢。”

皇帝的第一反应就是,皇后又开始打压别人了,但,也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

他当然知道,这两人没用,但关键是皇后自己也没用,原本是想着给高点的位分,三个没用的夹击之下,总能抗衡世兰。

现在皇后提出了问题,并看似给出了解决方案,但原先就失去平衡的后宫,这下就更是不稳当了。

皇帝不赞同也不反对,而且他对齐月宾还是有一丝愧疚的,见皇后不再出声,便说道:“既然如此,齐氏册封为端嫔,冯氏……”

他沉吟片刻,说道:“冯氏人品贵重,家世也出众,还是册封为敬嫔吧。”

宜修不反驳,只是紧随其后说道:“是,便依皇上所言,只是,臣妾原只给了吕氏常在的位分,现在想来,实在不该,大公主淑和生母的身份也当得上嫔位的,臣妾想着,也不能落了淑和的面子。”

从皇后进门,皇帝只皱了一次眉头,面上的表情实在不多,但情绪感知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提醒:

烦!烦!烦!

但已经从针对皇后转变成了针对后宫诸事繁杂,宜修对此已经满意了,只要皇上不是烦她,就好。

皇上显然是陷入了思考,宜修也只是静静地看着皇上,这样的时光不多,都是她绞尽脑汁想办法得来的,她珍惜得很。

皇帝能感受到皇后目光中蕴含的情义, 只是今日格外觉得憋屈。

他终于说道:“淑和是朕的女儿,吕氏如何能代表她的面子,你既定下了常在的位分也无需再改了。”

说完,又是沉默,好一会儿过去,皇帝才又说道:“那冯氏,便册封为贵人。”

生了公主的是常在,没生公主的贵人也就够了,否则未免显得自己刻薄。

宜修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所有结果,还与皇上独处了好长一段时间,已是心满意足,她说道:“皇上英明,往后的岁月还长,冯贵人尚且年轻,总有晋位的时候。”

成了贵人后,连封号也没了,皇帝也并未多说什么,只是疑惑皇后怎么还没有离开的打算。

宜修又找了一件事出来说:“曹氏有孕,她是总跟在年侧福晋身边的,这……年侧福晋将门虎女出身,多少有些莽撞,臣妾想着不如早早册封曹氏为嫔,让她在自己宫中养胎便罢了,皇上以为如何?”

皇上以为很不如何。

太医已经把过脉,曹氏腹中乃是一位公主,如今她跟在世兰身边,往后公主名义上是归世兰抚养的,这对母女都算是世兰的势力。

曹氏封嫔,世兰的势力岂不更大了,这还是在原本用来抗衡世兰的端妃变成了端嫔,敬嫔变成了冯贵人之后。

不行。

今日皇帝沉默的次数格外多,他说道:“曹氏入府的时间不久,便封为常在,等生下孩子,再晋为贵人,原先定下的费氏封丽嫔,朕想着,不妥,便改为丽常在。”

正好,也削减一番世兰这边的实力。

宜修没有再追问要不要给曹氏找个宫殿抱病养胎,毕竟皇上没有提起,只应道:“是。”

而后又说道:“淑和是要住在公主所的,臣妾想着,等曹氏孩子出生,便抱去公主所与淑和作伴。”

皇后再三提出让孩子远离世兰的建议,皇帝自然也能明白是为了什么。

欢宜香一事,皇帝知道皇后知道,皇后也知道皇帝知道她知道。

但两人都不戳破,假装彼此都不知道内情,互相绕着弯子。

皇后的种种提议虽然有自己的目的,好歹也算沾染了几分慈母心肠,这种好的转变是必须要鼓励的。

皇帝终于走了下来。

(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