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成立议会、选总统(1 / 2)

代表们见到传说中的襄王杨建国,全都激动的不行不行的。

杨建国的大名如日中天,灭鞑子,救国家于水火之中。分田地,让百姓都吃饱饭。

在老百姓心中,襄王杨建国绝对是大英雄。

所有代表看到杨建国后都热泪盈眶,更没想到传说中的襄王竟然如此平易近人。

代表们闻言都使劲点头,心里也憋着一股劲,这是咱老百姓第一次当家做主,第一次能自己选人参政,说啥也得把事办好,不辜负大伙的信任!

各地代表到了临安,没急着选议员,先在农会安排的院子里开了三天座谈会。

农会的负责人来开会,一进门就说:“今天跟大伙说个正事,接下来要从你们里头选议员。这议员不是随便选的,得有文化、懂政策、能提出议案,还得知道咋跟上面沟通,把老百姓的需求说清楚、落到实处。要是连字都不识,政策条文看不懂,提案也写不了,那咋替大伙办事?”

这话一出口,代表们都点头。村里来的王老实自己只认识几个常用字,赶紧说:“没错没错,我就不行,上次农会给的那个农田水利规划项目,我看了半天就认识个‘水’字,真让我当议员,指定办不了事。得选那些能看懂文件、会算账的人。”

农会的人接着说:“所以这次选议员,先得符合两个硬条件:第一,得能读书写字,最起码能看懂政策条文,能写简单的提案。第二,得懂点实际事,比如懂农桑的、懂工商的、懂教育的,或者以前在旧衙门里干过文书、没犯过错的,知道咋处理事务。咱分两步走,先让大伙提名,每个府、州、军、监可以提名2个候选人,然后再投票选举。”

接下来几天,不同地区的代表们分别凑在一块儿,按照各自的地区进行提名。

有人提名县里学堂的周先生,说他教了三十年书,不仅识字多,还懂教育政策,上次农会讨论办学堂的事,他能算出来每个村盖学堂要多少木料、多少银子,还能说出咋招先生、咋定课本,想得特别细。

有人提名以前府衙的陈文书,说他在旧衙门管过粮册和税账,没贪过一分钱,现在跟着农会查各地的粮税,哪个村多收了、哪个村少交了,他一看账本就清楚,还能算出来合理的税率,不会让老百姓吃亏,也不会让国库少收入。

还有人提名开布庄的李老板,说他做了二十年生意,懂商道上的事,知道商贩们最愁啥。比如路不好走、货物运不出去,或者税太多、赚不到钱,他能把这些事有条理地说出来,还能提具体的办法,比如哪条路该修、哪个税该减。

也有人提名懂水利的张师傅,说他以前跟着老匠人修过堤坝,知道夏天咋防洪水、春天咋引水浇地,去年江南闹水灾,他还帮着出主意加固河堤,救了好几个村的庄稼,让他当议员,能帮着老百姓解决水利的大问题。

提名完了,农会的人把所有候选人的名字和背景都写在大纸上,贴在议会大楼门口,让大伙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