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各地选代表(2 / 2)

最后吴掌柜圈最多,当选的时候,底下人都鼓掌,吴掌柜赶紧上台,拱着手说:“多谢大伙信我!我去了临安,准保把咱镇上的事,比如商道上的税能不能简化点,比如镇上的学堂能不能多请个先生,都跟上面说清楚,绝不让大伙失望!”

县城里更不一样,人多,行当也多,有教书的、开当铺的、做裁缝的。农会的人在各个街区都设了投票点,每个投票点都摆着长桌,上面铺着纸,写着候选人的名字。

候选人里有学堂的王先生,他办学堂不看家境,穷人家的娃也能上学。

有开裁缝铺的李师傅,他做衣服手艺好,还收了好几个徒弟,教他们手艺。

有赶马车的张大哥,他人缘好,拉车从不多收钱,遇着老弱病残还会帮忙。

还有开纸店的赵老板,他店里有不少讲新政的书,还免费给人看。

投票的时候,有人在王先生名字底下画了圈,跟旁边的人说:“我选王校长!我家娃就在他那上学,没收学费,还发课本!我想让他去说说,能不能多开几个这样的学堂,让更多穷人家的娃能读书!”

有人选了开裁缝店的李师傅:“李师傅收徒弟不藏私,教出来的徒弟都能自己开店,能帮着咱手艺人多挣点钱!他去了议会,准能替咱手艺人说话!”

有选了赵老板:“赵老板的书店能让人看新政的书,懂道理!他识文断字,还能把咱县里人的想法好好跟上面说,选他没错!”

数票的时候,每个街区的投票点都围满了人。等结果出来,学堂的王先生当选了,他站在投票点前,对着大伙说:“我知道大伙选我,是盼着娃能有学上,有书读!我去了临安,第一件事就是说学堂的事,争取让每个街区都有小学堂,让每个娃都能读书!”

不光是村里、镇上、县里,连偏远的山区都在选代表。山里的农会人背着干粮,翻山越岭去各个村寨,把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石板上,让村民们画圈。

村民们选了村里最会种药材的老中医,因为老中医懂药材,能跟上面说山里的药材怎么卖才能多挣钱,还能说山里的路能不能修一修,方便出山。

选代表的事忙活了一个多月,各地都选出了代表。有农民,有商贩,有手艺人,还有教书先生,都是大伙自己选出来的,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切实利益。

这些代表收拾好行李,有的坐马车,有的坐刚通的小火车,都往临安去。

这几个月基建工程也进行的如火如荼,铁轨铺了一段又一段,水泥路修了一条又一条,很多地方都开通了火车。

老百姓们都站在路边送,跟代表们说:“到了临安,可别忘了咱的事啊!”

代表们都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忘不了!准保替大伙把话说到!”

临安这边,一个多月下来,杨建国已经将皇宫改成了议会。

等所有代表都到了临安,杨建国亲自在议会大楼门口迎接。

看着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杨建国笑着说:“你们都是老百姓选出来的,是老百姓的嘴,是老百姓的眼!以后议会就是替老百姓办事的地方,有啥问题、有啥想法,都敞开了说,咱们一起把这新体制办好,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