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了鸿儒书院的神秘书卷失窃案后,开封府内众人的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包拯依旧每日埋头于堆积如山的政务之中,公孙策协助其处理文书,展昭则照常巡查开封城的治安。然而,这种平静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很快就被一起突如其来的案件打破。
这日清晨,开封城内颇有名气的“瑞祥绸缎庄”老板王福生慌慌张张地跑到开封府,见到包拯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包大人,求您为草民做主啊!昨日夜里,我家绸缎庄突然起火,烧了大半,损失惨重啊,这可是我全家的生计啊!”
包拯连忙起身,将王福生扶起,神色凝重地问道:“王老板,先别着急,你且详细说说昨晚的情况。起火前可曾有什么异常?这火是从何处燃起的?”
王福生擦了擦眼泪,说道:“大人,昨日傍晚我关店的时候,一切都好好的,店里伙计也都检查过,没有任何火源隐患。可到了半夜,我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喊失火了,等我和家人赶到绸缎庄时,火势已经很大了。我看那火像是从店铺后面的仓库先烧起来的,可仓库平日里都上着锁,钥匙也一直在我手中,实在想不明白这火是怎么着起来的。”
包拯转头看向公孙策和展昭,说道:“看来此事颇为蹊跷,我们即刻前往瑞祥绸缎庄,仔细勘查一番。”
众人来到瑞祥绸缎庄,只见店铺后面的仓库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焦黑的墙壁和满地的灰烬诉说着昨夜的惨烈。包拯先检查了仓库的大门和窗户,确实如王福生所说,没有被破坏的痕迹。公孙策则在废墟中仔细搜寻,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他发现,仓库角落里有一些烧焦的碎布,看起来不像是绸缎庄所售卖的布料。展昭则开始询问绸缎庄的伙计和周边的居民。
一位年轻的伙计回忆道:“昨晚我离开店铺的时候,还特意检查了一遍仓库,门窗都关得好好的,而且我记得,仓库的钥匙除了老板,就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年长的伙计知晓。”
旁边的一位邻居也说道:“我昨晚半夜听到有一些轻微的动静,像是有人在仓库那边走动,但我以为是绸缎庄的人在巡夜,就没在意。后来没多久就看到火光冲天了。”
展昭将这些信息告知包拯,包拯摸着下巴,说道:“门窗未被撬,却能进入仓库放火,看来这个纵火者对绸缎庄的情况比较熟悉,很可能是绸缎庄内部的人或者与绸缎庄有密切关系的人。公孙先生,你对那些烧焦的碎布有什么发现?”
公孙策蹲在地上,仔细观察着碎布,说道:“大人,这些碎布看起来质地粗糙,和绸缎庄售卖的精致绸缎完全不同。从碎布的位置来看,很可能是纵火者在点火时不小心留下的。或许这个纵火者对仓库的布局并不是特别清楚。”
包拯点了点头,说道:“展昭,你去调查一下绸缎庄里与王老板有过矛盾的人,以及近期在绸缎庄周围徘徊的可疑人员。公孙先生,你再在废墟里找找,看是否还有其他线索,比如有没有丢失什么其他东西。”
公孙策在废墟里继续搜寻,在一堆灰烬中发现了一截烧焦的木棍,木棍的一端似乎有被烧过的痕迹。他小心地将木棍拿起,仔细查看后,心中一动,连忙将木棍拿给包拯看。
“大人,您看这个,在灰烬里发现的木棍,一端有明显的烧过的痕迹,很可能是纵火者用来点火的工具。”公孙策说道。
包拯接过木棍,仔细查看后说道:“如此看来,这木棍也是个重要线索。我们先不声张,继续调查。”
这时,展昭匆匆赶回,禀报道:“大人,我在调查中发现,绸缎庄里有个名叫李贵的伙计,最近因为工钱的事情和王老板起了争执,他心中似乎颇有怨言。而且,有人看到李贵昨晚在绸缎庄周围徘徊到很晚。”
包拯说道:“看来这个李贵有一定的嫌疑。展昭,你立刻去将李贵带来,我们要当面审问他。”
李贵被带到包拯面前时,眼神闪烁,但还是强装镇定。包拯严肃地问道:“李贵,你可知罪?瑞祥绸缎庄的纵火案是不是你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