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王尚书相邀(2 / 2)

李清泽在一旁看了,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低笑道:

“师弟,王老尚书这是要‘烧冷灶’了?他府上的茶,可不是那么容易喝的。

不过,此人门生故旧遍布朝野,若能争取,于我们大业有利无害。你去看看也好,只是……多加小心。”

张时安点头称是。他知道三皇子的意思,王肃此举,既有示好,也可能是一种试探。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便随那书吏前往王府。

王府坐落于京城西城,并非极尽奢华,却自有一种沉淀了数代书香门第的雍容气度。

青砖黛瓦,飞檐斗拱,门前两株古槐枝繁叶茂。

穿过几重院落,来到一处临水的花厅。

厅内布置清雅,四壁挂着名家字画,多是与山水清音相关,与杨涟府上那种充满道德训诫感的氛围截然不同。

王肃并未穿着官服,一身藏青色直裰,更显得儒雅随和。

他见张时安到来,含笑起身相迎,态度亲切而不失身份:“时安来了,坐。不必拘礼,今日只论私谊,不谈公事。”

“晚辈叨扰老大人了。”张时安恭敬行礼,依言在下首坐下。

侍女奉上香茗,茶汤清亮,香气氤氲。

王肃轻轻拨弄着茶盏,看似随意地问道:“听闻时安近日在翰林院,除了整理那些海事旧档,还在精研造船之术?

那日殿上所呈图样,连陛下都赞誉有加,真是后生可畏啊。”

张时安心中警惕,面上却谦逊道:“老大人谬赞了。

晚辈不过是偶有所得,拾人牙慧,加以臆想罢了,当不得真。还需诸多工匠大家勘验完善。”

王肃呵呵一笑,目光深邃:“不必过谦。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

我辈读书人,虽讲究格物致知,但能如你这般,将经史之学与工匠之术融会贯通者,实属凤毛麟角。”

他话锋一转,似是无意间提起,“说起来,老夫那过世的妹夫,生前也曾对海事颇有兴趣,留下不少杂书笔记,就堆在家里书阁蒙尘。可惜家中后辈,皆对此道无甚兴致。”

张时安闻言,心中一动。王肃这是在暗示他拥有更多相关的私人藏书?这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示好。

就在这时,花厅外的回廊里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和环佩叮咚之声。一个轻柔婉转的女声响起:

“姑父,您要的《山海舆图》侄女找到了,可是这本?”

随着声音,一位少女款步走入花厅。

她约莫十六七岁年纪,穿着一身月白绣淡紫色缠枝莲的襦裙,身姿窈窕,步履从容。

乌黑的秀发挽着简单的双环髻,只簪着一支素雅的珍珠发簪,衬得肌肤如玉,眉眼如画。

她并非那种明艳逼人的美丽,而是如同空谷幽兰,清雅脱俗,眉宇间更有一股寻常闺阁女子少有的书卷清气与沉静气度。

她手中捧着一本略显古旧的厚册,看到厅中有客。

脚步微微一顿,脸上掠过一丝恰到好处的讶异,随即恢复平静,向着王肃和张时安的方向微微屈膝行礼,姿态优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