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国企改革(七)(2 / 2)

\"但只要有订单,最多三年就能回本。\"

听完之后,其他老板们也开始小声讨论。

有人摇头,有人点头。

……

最后一站是食品厂。

还没下车,众人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酱菜香味。

食品厂孙厂长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笑呵呵地迎上来:\"各位老板,尝尝我们厂的招牌酱菜?\"。

工人们端着试吃盘走过来,盘子里摆着各式腌制品。

曹勇夹起一块酱黄瓜,尝了尝:\"味道不错啊!\"。

\"我们的酱菜在周边几个县卖得很好\",孙厂长介绍道。

\"但包装太土,进不了大超市。\"

李达康接过话题:\"食品厂有九百多名职工,是关安县除了罐头厂之外职工最多的企业。”

“产品有市场,但品牌和营销跟不上。\"

林老板打量着简陋的包装车间:\"如果更新生产线,改进包装,做品牌化运营,确实有机会。\"

\"但食品行业竞争激烈\"。

一位老板提出疑虑:\"投入大,利润薄。\"

李达康早有准备:\"县里可以给予税收优惠,还可以协助打通周边城市的销售渠道。\"

夕阳西下,考察团回到关安宾馆。

会议室里,李达康开门见山:\"各位老板,今天看的这三家企业,是关安国企改革的重点。”

“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说。\"

沉默片刻后,周总第一个开口:\"棉纺厂我有兴趣,但需要县里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银行贷款,二是新厂区用地。\"

\"可以\",李达康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王总接着说:\"机械厂的技术确实不错,我想投,但需要县政府担保,确保订单来源。\"

李达康点头:\"县里正在洽谈几个汽车配件项目,可以优先考虑机械厂。\"

林老板犹豫了一下:\"食品厂...我再考虑考虑。\"

曹勇见状,笑着打圆场:\"不急,大家再想想。”

“康哥,晚上安排个地方,咱们边吃边聊?\"。

李达康会意:\"已经在'关安人家'订了包间,那里的本地菜很有特色。\"

\"关安人家\"是关安县最地道的饭馆,上次市工行的行长周雪到关安来时,李达康也是在这里请她吃的饭。

老板听说县长要来,特意留了最大的包间牡丹厅。

酒过三巡,气氛渐渐热络。

周总借着酒意说道:\"李县长,说实话,我们这些人来投资,最担心的就是政策变化。\"

李达康放下酒杯,正色道:\"这点我可以保证,关安的改革政策三年不变。”

“如果各位不放心,我们可以签承诺书。\"

曹勇适时插话:\"康哥的为人我清楚,他说到做到。\"

王总点点头:\"有李县长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林老板似乎也下定了决心:\"我对李县长很放心,食品厂...我投了!\"。

李达康露出满意的笑容,举起酒杯:\"为了关安县的未来,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