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狗肉换江山:创业吧!刘邦 > 第122章 历史由胜利者GPT重写

第122章 历史由胜利者GPT重写(1 / 2)

门口那人递上湿布,刘邦没接,只是笑了笑:“你擦得掉字,可改不了人心。”

他转身朝后台走,步子不紧不慢,袖口还沾着一点狗肉汤的油渍。萧何赶紧跟上来,手里平板刷着最新的热搜,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还在前五,但学者圈开始带节奏了,说我们消费历史、玩弄记忆。”

“正常。”刘邦头也不回,“人一觉得自己被蒙在鼓里,就爱喊正义。咱们现在要做的,不是道歉,是请他们上桌——一起写历史。”

张良站在控制台前,手指已经在屏幕上滑动。刚才那场直播的最后一句话——“真正的英雄从不收割别人,只燃烧自己”——已经被录入系统,连同项羽一生的战役资料、楚地民谣、战报残卷,全都塞进了刚启动的AI模型。

三分钟后,标题跳出来:《被遮蔽的项羽:一个帝国崩塌的必然》。

“这么快?”樊哙凑过来,嘴里还嚼着骨头,“这玩意儿真懂打仗?”

“它不懂打仗。”张良敲下回车,“但它会算胜率、看地形、分析一个人在绝境里的选择逻辑。你说它冷血也好,理性也罢,但它不会因为‘他是失败者’就给他打低分。”

刘邦扫了眼摘要,咧嘴一笑:“好家伙,开头就说‘巨鹿之战不是奇迹,是赌徒的最后一把梭哈’,结尾总结‘项羽死在性格上,而不是兵力上’——够狠。”

“这才是问题。”萧何皱眉,“太狠了。学界最怕这种‘看起来很客观,其实颠覆三观’的东西。他们会觉得,你们用算法给历史贴标签,下一步是不是连孔子都要重评?”

“那就让他们来看。”刘邦直接拍板,“明天晚上,请十个骂得最凶的来吃饭。”

“请?!”樊哙差点呛住,“你管这些人叫‘意见领袖’,我看叫‘找事儿精’更合适。”

“越是找事儿的,越容易变成站台的。”刘邦笑出一口白牙,“只要他们亲眼看见这东西是怎么跑出来的,再配上咱家热腾腾的狗肉——说服力翻倍,不信你问老张。”

张良点头:“吃热食时人的防备心下降23%,配合数据可视化展示,接受度提升40%。”

“你看吧。”刘邦拍拍樊哙肩膀,“一顿饭的事儿。”

第二天傍晚,汉临坊总部会议厅灯火通明。十位学者、记者陆陆续续到场,有人抱着手臂冷笑,有人全程录像,还有个戴眼镜的大哥进门第一句就是:“你们这是数字焚书!”

刘邦亲自迎上来,手里端着托盘:“别急着定罪,先尝尝刚出锅的狗肉,辣度可调。”

全场愣住。

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硬是被一盘冒着热气的炖肉搅和了。有人推辞,有人观望,最后还是领头的历史教授接过筷子,夹了一块。

“味道……还挺正宗。”

“那是。”刘邦坐下,“我们用的是沛县老灶底汤,三代传下来的方子。跟历史一样,火候差一点,味儿就不对。”

话音刚落,大屏幕亮了起来。

张良坐在主控位,界面简洁:左边是原始史料扫描件,右边是AI生成的推演链条,中间一条时间轴缓缓滚动。

“我们现在要回答一个问题。”刘邦拿起遥控笔,“为什么项羽不肯过江东?”

有人冷笑:“这还用问?宁死不屈呗。”

“可机器不这么想。”张良轻点屏幕,“它调取了当时江东驻军分布、粮草存量、民心倾向,又结合项羽此前七次撤退的心理记录——发现他每次撤退后都会发动更猛烈的反扑,说明他根本接受不了‘暂避锋芒’这个选项。”

大屏切换,三维地图展开。

“同时,系统模拟了如果他渡江后的三种结局:第一种,重整旗鼓再战,存活概率18%;第二种,隐姓埋名终老,概率43%;第三种,被旧部背叛献首级,概率67%。”

“所以结论是?”一位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