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 > 第338章 秦风的选择!“我的根,在华夏!”

第338章 秦风的选择!“我的根,在华夏!”(2 / 2)

“好!好!好!我儿子有志气!”秦父听了秦风这番话,激动得连说三个“好”字,声音都有些哽咽了,“爸妈不求你大富大贵,只求你……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能为国家,为民族,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这就够了!”

秦母也在电话那头抹着眼泪,连连点头:“儿子,妈支持你!无论你做什么决定,妈都支持你!家里一切都好,你不用担心我们,专心搞你的研究就行!”

与父母的这番通话,更加坚定了秦风内心的选择。

第二天一早,秦风便找到了刘仁轨院士和燕京大学的校长,正式表达了自己的决定。

“校长,刘老师,感谢学校和国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培养与厚爱。”秦风的语气平静而诚恳,“这些天,我收到了许多来自国外顶尖名校的盛情邀请,他们开出的条件,确实非常优厚,也让我感受到了国际学术界对我的认可。对此,我深表感谢。”

“但是,”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无比坚定,“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继续留在燕京大学,继续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完成我的学业,开展我的科研工作。”

“好!好啊!好小子!”刘仁轨院士闻言,激动得猛地一拍大腿,眼眶瞬间就红了。他知道,秦风做出这个选择,需要顶住多大的压力,需要放弃多大的诱惑!

校长也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秦风同学,你的这个决定,让我们……非常感动,也非常……骄傲!你放心,燕京大学,乃至整个国家,都将是你最坚实的后盾!我们将为你提供一切你所需要的支持,让你能够心无旁骛地去攀登科学的高峰!”

在与校领导沟通之后,秦风通过燕京大学新闻办公室,以个人名义,统一对外发表了一份措辞诚恳而又立场坚定的公开信。

这封公开信,首先对所有向他发出邀请的国外名校和科研机构,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对一个年轻的华夏学子的厚爱与认可。

信中写道:“……每一份邀请,都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期许,都为我展现了一片广阔的学术天空和无限的发展可能。对此,我铭感五内,永志不忘……”

紧接着,秦风话锋一转,用一种充满了家国情怀的笔触,阐述了自己的选择:

“……然,学海无涯,人生有根。作为一名生于斯、长于斯的华夏青年,我的血管里,流淌的是炎黄的血脉;我的心中,镌刻的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眷恋。我个人的科研事业,与祖国科技的进步、与民族复兴的命运,早已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当前,我的祖国正处在一个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实力蓬勃发展的伟大时代。能够亲身参与并投身于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复兴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在科技领域的全面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是我作为一名华夏学子,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此生最大的光荣与梦想。”

“故,虽心向往之,然身有所属。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婉拒各位的盛情美意,继续留在我的母校——燕京大学深造。我将在这里,与我的导师、我的团队、以及所有热爱科学、心怀家国的同仁们一道,继续在常温超导及其相关前沿领域进行不懈的探索与攻关,力争取得更多、更重大的原创性突破,为我国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贡献出属于我们这一代华夏青年的全部智慧和力量!”

信的末尾,秦风再次表达了对国际同行的敬意,并期盼未来能够在各种学术交流与合作中,与他们携手并进,共同推动全球科学事业的发展。

“我的根,在华夏!”

这封公开信,虽然没有直接点出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但其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那份对祖国科技事业的坚定信念、那份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担当、以及那份不为外界浮华所动的赤子之心,却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加震撼人心!

公开信一经发表,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的轩然大波!

在华夏国内,这封信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瞬间激起了亿万民众心中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秦神牛逼!这才是真正的华夏脊梁!”

“泪目了!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秦风竟然选择了坚守!这是一种何等高尚的情操!”

“‘我的根,在华夏!’说得太好了!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偶像!”

“有秦风这样的天才科学家在,我们华夏的科技复兴,指日可待!”

各大新闻媒体、社交平台,都被秦风的这封公开信刷屏了!无数的赞扬、敬佩、感动之情,如同潮水般涌向这位年轻的科学巨匠。

秦风的父母,在看到这封信后,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做出了一个足以让他们骄傲一生的选择!

燕京大学的师生们,也为拥有这样一位“校友楷模”而感到无比自豪!刘仁轨院士和老校长,更是逢人便说:“看到没有?这就是我们燕大培养出来的学生!这就是我们华夏未来的希望!”

而在国际上,那些真正正直的、致力于科学无国界交流的学者们,在读到秦风的这封公开信后,也无不为他那超越年龄的成熟、坚定的信念、以及深沉的家国情怀,而深深折服与敬佩。

《自然》杂志的主编,在推特上转发了秦风的公开信,并评论道:“一位年轻的科学巨匠,用他的选择,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我们向秦风教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期待未来与他在科学的道路上,继续携手前行。”

就连之前对秦风成果提出过质疑、但在听证会上被“完美打脸”的Y教授,在看到这封信后,也沉默良久,最终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身边的助手说道:“这个年轻人……他的成就,不仅仅在于科学,更在于……品格。华夏,能拥有这样的天才,是他们的幸运,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幸运。”

当然,也有一些西方媒体和学者,对秦风的选择表示“不解”甚至“惋惜”,认为他“错失了走向世界科学之巅的绝佳机会”,甚至还有一些阴阳怪气的论调,说什么“这是华夏政府的压力”云云。

但这些杂音,在秦风那掷地有声的表态面前,在亿万华夏人民的由衷赞扬和国际正直学者的深深敬佩面前,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不值一哂。

秦风的选择,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人的狭隘与偏见,也照亮了更多人心中的光明与正义。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告:

华夏的科技,正在崛起!

华夏的青年,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