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学神系统:爆肝高考全科满分 > 第301章 成果再震全球!稳定性难题的初步解决!

第301章 成果再震全球!稳定性难题的初步解决!(1 / 2)

“秦风超导实验室”内,弥漫着一种大战之后的疲惫,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如同火山喷发前夕的死寂。

连续数周不眠不休的攻关,终于在昨天傍晚,迎来了决定性的时刻。

当“升级版燕京一号”超导体在中试验证系统中,展现出那近乎完美的稳定性和大幅提升的产率、以及显着降低的成本时,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年轻的科研人员们相拥而泣,实验狂人李晓东甚至激动得当场表演了一段蹩脚的“机械舞”,引来一阵善意的哄笑。

秦风,作为这一切的总设计师和灵魂人物,虽然脸上依旧带着那份标志性的平静,但微微上扬的嘴角和眼底深处那抹如释重负的轻松,还是透露出他内心的波澜。

“各位,我们……初步成功了。”秦风的声音,带着一丝鏖战之后的沙哑,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燕京一号’的稳定性和初步量产性难题,我们已经找到了攻克它们的钥匙!”

“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每一位因为兴奋而脸颊通红的团队成员,“这仅仅是‘初步’的成功。从实验室的小规模中试,到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李振华教授在一旁欣慰地点了点头,补充道:“秦风说得对。不过,阶段性的成果,也需要及时向全世界展示。这不仅是对你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要让世界看到我们燕京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

于是,在经过简短的讨论后,一份题为《“燕京一号”室温超导体稳定性与可量产性重大突破:迈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进展》的论文手稿,以最快的速度被整理出来。

考虑到此次成果的巨大冲击力和时效性,秦风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将核心数据和关键结论,以“快讯(Letter)”的形式,再次投给世界顶级学术期刊《格物》;另一方面,为了让全球科研同行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这一突破,他们将更为详尽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整理成预印本论文,同步上传至全球最大的学术论文预印本服务器arXiv。

《格物》编辑部的“红色警报”与arXiv的“世纪大崩溃”

当《格物》期刊主编,那位头发花白、戴着金边眼镜,一向以沉稳严谨着称的爱德华·汤普森教授,在他的私人邮箱里看到署名为“PFL-001 (Q Feng Superductivity Laboratory)”的最新投稿时,他正端着一杯刚泡好的伯爵红茶,准备享受一个难得的清静午后。

“嗯?又是那个燕京小子?”汤普森教授的眉头习惯性地挑了一下,心中涌起一股既期待又有些“害怕”的复杂情绪。

期待,是因为秦风之前的每一篇论文,都像一颗重磅炸弹,给《格物》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关注度和引用率。

“害怕”,则是因为这小子的研究进展实在是太……太逆天了!每一次都让他这个见惯了风浪的老编辑心脏砰砰直跳,生怕自己的学术认知再次被按在地上摩擦。

他点开邮件,当看到论文标题中那醒目的“稳定性与可量产性重大突破”以及“迈向商业化应用”等字眼时,“噗——”的一声,一口滚烫的红茶直接从他嘴里喷了出来,溅得满桌子都是。

“我的上帝!这……这小子是魔鬼吗?!他……他竟然真的把稳定性和量产性的问题给……初步解决了?!”汤普森教授感觉自己的大脑一片空白,手中的茶杯“哐当”一声掉在了名贵的地毯上,也浑然不觉。

他颤抖着手,点开了附件里的PDF文档。仅仅是扫了一眼摘要和几个关键的图表——那条几乎平直的性能衰减曲线,那个高得吓人的产率数据,以及那个低得令人发指的成本估算——汤普森教授的呼吸就变得急促起来,脸上的表情,如同见了鬼一般。

“红色警报!红色警报!”他猛地抓起办公桌上的紧急通讯器,对着里面咆哮道,“所有凝聚态物理板块的编辑和审稿人,立刻!马上!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给我以最高优先级审阅这篇来自燕京秦风的最新投稿!不!不要审了!直接发!头版头条!封面文章!快!再晚一步,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要疯了!”

与此同时,在arXiv预印本服务器的后台监控中心,几位值班的技术人员正悠闲地喝着咖啡,聊着天。

突然,服务器的负载指示灯,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从正常的绿色,瞬间飙升到橙色,然后直接爆表,变成了刺眼的红色!警报声响彻整个监控大厅!

“卧槽!什么情况?!难道是黑客攻击?!”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吓得差点把咖啡杯扔出去。

“不……不是黑客……”另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术员,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如同瀑布般刷新的访问日志,声音因为震惊而剧烈颤抖,“是……是一篇来自燕京的论文!署名……秦风!天啊!又是他!他……他又发论文了!”

“又是秦风?!他……他不是上个月才发了一篇关于‘秦风理论’的奠基性论文吗?!这才过了多久?!”

“别废话了!赶紧扩容!服务器……服务器要撑不住了!全世界的IP都在往这里挤!这……这简直是世纪大崩溃啊!”

是的,当秦风团队关于“燕京一号”稳定性和初步量产性取得重大突破的消息,如同海啸般席卷全球时,整个世界的反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更加猛烈,更加疯狂!

因为,这一次的突破,不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实验室的“奇迹”,它真真切切地,为室温超导这项足以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黑科技”,铺平了通往现实应用的康庄大道!

全球科学界的“集体失语”与“认知重塑”

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系主任办公室,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

系主任,大卫·米勒教授,一位在高温超导领域耕耘了近四十年的老牌专家,此刻正脸色铁青地看着投影屏幕上那篇刚刚从arXiv上“抢救”下来的秦风的最新论文。

他身旁,坐着几位系里最顶尖的教授和研究员,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难以置信和……深深的挫败感。

“稳定性……提升了近三十倍……产率……提高了近一倍……成本……降低了超过一个数量级……”米勒教授的声音沙哑而干涩,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而且,他们还搞出了一种全新的‘有机惰性复合薄膜’封装技术,以及一种革命性的‘微生物酶模拟催化剂’……这些……这些都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他猛地一拍桌子,语气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怒:“我们麻省理工,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设备,最充足的经费,最优秀的人才!我们为了解决超导材料的稳定性和量产性问题,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耗费了多少年时间?结果呢?结果被一个来自燕京的,年仅二十岁的毛头小子,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就给初步解决了?!这……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办公室内的其他人,也都低着头,默不作声。他们知道,米勒教授说的都是事实。在秦风的“神级”操作面前,他们这些所谓的“世界顶尖”,显得如此的……不堪一击。

“我甚至怀疑,”一位年轻的助理教授,声音带着一丝绝望地说道,“那个秦风,他……他是不是根本就不是地球人?他是不是某个高等文明派来地球的‘技术扶贫’专员?”

这个看似荒诞的猜测,竟然在场的不少人心中,都隐隐产生了一丝认同。

清北大学,物理学院。

周培源院士和刘明远教授,这对“难兄难弟”,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秦风的最新论文,默默地……喝着白开水。

因为,他们发现,连喝苦茶都已经无法表达他们此刻复杂的心情了。

“老刘啊,”周培源院士长长地叹了口气,声音中充满了萧索,“我……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从最初的室温超导,到后来的‘秦风理论’,再到现在的稳定性和量产性突破……这小子,简直是以一己之力,把整个凝聚态物理学和材料科学,都往前推进了几十年啊!”

刘明远教授苦笑着摇了摇头:“何止是几十年?依我看,他这是直接把我们这些老家伙,都拍死在了沙滩上,连个浪花都没翻起来。我那个不成器的侄孙,就是上次跟你说的那个,哭着喊着要从咱们清北退学,去燕京大学给秦风当实验员的那个,前两天还真就办了退学手续!拦都拦不住!他说,跟着秦风,才能看到物理学的未来!”

“物理学的未来……”周培源院士喃喃自语,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向往。

而在世界各地的其他顶尖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类似的场景也在不断上演。

震惊、失语、挫败、怀疑人生……

然后,是更加疯狂的投入和追赶!

“立刻!马上!组织所有人力,全力复现秦风的封装技术和催化剂改良方案!”

“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搞清楚那种‘有机惰性复合薄膜’的精确成分和制备工艺!”